安史之乱中史思明被谁打败了?
唐王朝在收复两京后,安庆绪逃往河北,占据六十座城池继续抵抗。唐肃宗决定发动大军剿灭安庆绪,集结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由于猜忌和军事策略上的失误,唐军陷入了混乱。
九路大军本应由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位地位威望并重的人统率,但唐肃宗却因疑虑而故意不设主帅,任命了一个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作为观军容使。当唐军攻打邺城时,史思明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大军尚未布阵,突遇狂风沙尘,失去了统一指挥,如同受惊的马群般溃散。
败仗之后,鱼朝恩将责任归咎于郭子仪,导致郭子仪被撤职,李光弼接任其职。叛军内部发生争斗,史思明在邺城杀死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并进攻洛阳。李光弼临危受命,面对洛阳官员对史思明兵势的恐惧,他坚定表示要智取而非力攻。
李光弼撤出洛阳,带领军队转移至河阳,以退为进。史思明进入洛阳时,发现城市已空,无粮无兵。针对史思明从河北带来的战马,李光弼采用智斗策略,让母马引诱敌军战马至唐军阵地。史思明痛失上千匹战马后,又试图从水路进攻。李光弼早已准备好铁甲裹扎的长竹竿,将火船逼退并反击。
史思明多次派部将进攻河阳均告失败。他决定集中兵力攻打河阳的北城和南城。面对强大的敌军,李光弼冷静分析形势,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他巧妙利用敌军骄傲轻敌的心态,指挥唐军分头出击。在关键时刻,他果断挥动旗帜总攻。士气旺盛的唐军纷纷冲进敌阵展开激战最终击败叛军。史思明得知周挚全军崩溃的消息后不敢再战选择撤退。李光弼连续打退史思明的进攻双方相持近两年之久。
李光弼的智勇双全和坚定决心使他成为唐军的英雄人物其事迹至今仍被传颂不衰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追求正义与和平。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传奇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唐肃宗轻信了鱼朝恩的言辞,命令李光弼挥军攻打洛阳。面对敌方强大的兵力,李光弼持谨慎态度,认为不宜轻率攻城。唐肃宗接连派遣宦官催促他发起进攻,李光弼在压力下选择了冒险。不幸的是,这场冒险进攻以李光弼的败北告终,他也因此失去了主帅的职位。
史思明在遭遇强敌后,决定乘胜追击,向长安发起进攻。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内部发生了变故。史思明的一大劲敌——他的儿子史朝义,悄然崭露头角。史思明被儿子的英勇表现所震惊,最终被史朝义所击败并丧命。这场内讧让叛军士气低落,四分五裂。公元763年,史朝义在战争中失利,最终自杀。
从安禄山发动叛乱,到史朝义失败,中原地区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内战。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安史之乱”。
想了解更多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细节,关注奇技网,我们将为您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探索历史的长河,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