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被抓成为俘虏 孙权为什么不能放了
关于关羽失守襄樊后的问题,这是众多读者都关注的话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其中的细节,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关羽在樊城失利后,面对许都即将被攻陷的压力,曹操亲自挂帅出征意图对抗关羽。蒋济和献上了离间计,使孙权和关羽反目成仇。关羽因此失去了荆州的支援,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他在麦城败走,最终被孙权俘虏。
当关羽从樊城撤退时,曹操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他没有下令追击关羽,而是让孙权的人去追击。孙权部下果然上当。孙权的这一做法显然不及曹操聪明。曹操深知关羽在樊城已经输得一无所有,关羽虽为勇猛无比的将领,却并非帅才。而且,杀了关羽会激怒刘备,引发更大的战争。
关羽被孙权俘虏后,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强硬。实际上,他已经投降了孙权,就像当年投降曹操一样。只是关羽对孙权的投降有些不情愿,这可以从他没有像其他俘虏一样选择自杀的事实中看出。或许可以说,关羽是口服心不服,只是权宜之计的投降。
尽管如此,孙权仍然非常高兴。关羽是名震九州的武将,如今成了自己的俘虏,让孙权感到自豪和满足。即使关羽不为自己效力,把他当成对抗刘备的,或者展示给别人的名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孙权原本不想杀关羽,既然已经得到荆州,目的已经达到。考虑到关羽的特殊身份,孙权甚至想放他回去。但孙权的谋士告诉他,留下关羽会成为后患。他们提醒孙权不要忘记曹操放走关羽的故事。
听到这些话,孙权不禁心生恐惧。回想起曹操对关羽的恩宠,封官进爵,赠金赠银,但关羽仍然心系刘备。孙权意识到,如果放走关羽,他日必定会卷土重来疯狂复仇。于是,孙权下定决心杀了关羽。
关羽的英勇和骄傲使他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敌人。孙权的决定虽然残酷,但也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复杂的局势中,决策者必须审时度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