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什么不过江北上 吴三桂失败的
关于三藩的问题,朝廷内部一直纷争不断。当时,首要之务是铲除朝政中的奸贼,平息内部纷争,再寻机解决三藩之乱。
在成功捉拿权臣鳌拜、一统天下之后,原以为天下太平在望。那三人虽然狡猾诡谲,似乎无法掀起什么大浪,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康熙的这一决策竟让清朝险些覆灭。
三藩起兵造反,势如破竹,短短时间内便攻占了湖南等广大地区。他们联合其他势力,一同举兵反抗,南方数省战火纷飞。吴三桂的军队更是迅速打到了长江以北的地方。
在这大好的形势下,吴三桂却并未选择北上,反而是在衡州称帝,定国号为周。他似乎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让他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梦想的时机。
康熙原本想用全国之力来对抗三藩,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清朝的败势迅速蔓延,朝廷已经濒临危机边缘,康熙差点就成了亡国之君。
虽然三藩联手造反,但他们之间并非一条心。由于内部斗争不断,这才给了康熙喘息的机会,局面才得以逐渐挽回。
平定三藩的最大功臣当属周培公。他成功地将王辅臣劝降。王辅臣人称“西路马鹞子”,又被称为“活”,深得吴三桂器重。在五十三座城池的争夺中,他打下的城池就有三十三座。而且,他手握八万兵马,驻扎在平凉地区,他的动向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安危。
康熙在用人和识人方面比吴三桂更高明。虽然吴三桂视周培公如兄弟,但却未予重用,让他闲置在家长达十三年之久。而康熙则授予周培公山陕大将军一职,充分展现其信任和器重。
至于吴三桂为何不愿过江北上,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一是他畏惧清军实力,不想与之决战;二是他在等待康熙的回应,期望能与他划江而治。随着时光的流逝,原本对他寄予厚望的遗民也渐失支持,最佳的战机也已失去。
当康熙扫清其他势力,全力对付吴三桂时,吴三桂已是无力回天。他的野心和梦想在康熙的强势之下逐渐破灭,而清朝的统治也逐渐稳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