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海考古有重大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群:深海文明的壮丽画卷
一、遗址概况
在海南三亚东南约150公里的海域,沉睡着一处壮丽的遗址群——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在这片广袤蔚蓝的海域下,隐藏着两艘古老沉船,它们仿佛时间的宝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一号沉船的核心区长37米、宽11米,船体与货物堆叠有序,构成了一幅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的生动画面。
二、文物数量与种类
经过长达数年的深海考古调查,至2024年6月,已提取出水文物达928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包括陶器、瓷器以及原木等,其中不乏青花、青釉、珐华梅瓶等稀世之宝。部分瓷器上还带有“福”“正”等款识,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变迁。而在更早期的调查中,南海另一处沉船遗址更是发现了超过10万件文物,其中包括瓷器、金属器等各类珍贵文物。乌木、珐华梅瓶等文物的发现,更是令人瞩目。
三、科技助力下的考古奇迹
这处沉船遗址群的发现与保护,离不开科技的助力。采用载人潜水器与先进的深潜设备,进行水下文物提取,结合三维影像记录技术,实现了高精度测绘与无损打捞。这一技术的应用,被赞誉为“科技助力考古”的典范。
四、学术价值与全球影响
1. 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这处遗址群所处的海域,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忙通道。出水文物的器型、纹饰及铭文,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神秘面纱,为研究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路线、商品结构提供了直接物证。
2. 刷新国际学界认知的考古发现
南海沉船遗址群被列为“2023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其系统性发掘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在国际学界引起震撼。这一发现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古代远洋航运能力的认知,展现了我国深海考古技术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这一发现也为海洋文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站在历史的海岸,凝视这处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群,我们仿佛能听到远古的航船鸣笛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这些沉睡在海底的文物,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