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财神的由来 民间风俗有历史
民间的传说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之中,正月初五这一天,被广大民众视为财神的生日,我们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一年,祈求财富运程更加顺畅,新年新气象。
关于迎接财神的风俗,历史源远流长,自明清民国以来一直流传至今。人们迎接的财神多为赵公明,他的麾下有四员小神,共同构成了招财进宝的强大团队。然而赵公明生性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随意走下龙虎玄坛,去往哪一家并无定数。在旧时的中国,人们都会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祷告,希望能抢在前头迎接财神。
尽管民间传说财神赵公明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但在大年初五迎接财神的活动依然热闹非常。还有一些人选择在财神诞日时备办盛祭,期待财神能从后门进来享用。在道教传说中,财神赵公明的神诞之日是三月十五日(也有称正月初二),道教徒会在神诞之日到道观中供奉财神,祈求丰收和财源滚滚。
除了迎接财神外,送财神也有许多讲究。尽管财神只有一个,加上他的四员下属也只有五人,但想发财的人却如过江之鲫,供不应求。于是,有人主动出面平衡这一供需矛盾,衍生出了“送财神”的风俗。每到初五这一天,贫民乞丐便会三五结伙,戴上面具,扮成财神的模样,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需当场送上钱币作为酬谢,否则这些“送财神”的乞丐便会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持续闹下去。这种穷光蛋扮活财神的街头闹剧,虽然充满讽刺意味,却为迎接财神的习俗增添了不少情趣。
然而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多见,但人们对财神的信仰和期待并未减少。大年初五这一天,我们依然会燃放鞭炮、焚香祷告,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五谷丰登。这一传统风俗,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