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陈与义

民俗风情 2025-04-30 16:38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登岳阳楼》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在国破家亡的悲痛背景下创作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以壮观的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点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帘旌不动”和“夕阳迟”暗示时局的停滞和国家的衰颓。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诗人登临岳阳楼,想起历史上的吴蜀纷争,以及眼前的湖山景色。在这一联中,诗人运用历史典故,暗合南北分裂的时局,同时表现出自己无依无靠的孤寂心境。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回顾了自己因战乱辗转流离的艰辛历程,以及三年多来经历的艰难困苦。通过“凭危”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危亡的忧虑。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人自伤身世飘零,以风霜喻指政治环境的严酷。在萧瑟的景色中,诗人表达了家国破碎的无限悲怆。

创作此诗时,陈与义正流寓湖南岳阳,历经了北宋的覆灭和逃亡南路的艰辛。诗中的“三年多难”正是对这段经历的写照。在艺术手法上,陈与义以壮阔的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反衬个人的漂泊和家国的沦丧,形成了雄阔与悲凉的交织。诗人运用多重隐喻和时空对照等手法,使诗歌语言凝练,意蕴深厚。

此诗被视作陈与义“学杜(甫)成功”的代表作,其忧国怀乡的深沉情感与雄浑意境,成为宋诗“以理入情”的典范。组诗的第二首则延续了写景与抒情,情感稍趋缓和,而收尾部分则暗示了诗人在巨大悲怆面前的失语状态。

《登岳阳楼》是陈与义的一首代表作,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深沉历史感和家国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文学地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