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大臣颁发了免死金牌 最后为何会成为催
对免死金牌充满憧憬的朋友们,奇秘网的小编将带你们深入了解一段历史。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曾向34位大臣颁发了免死铁券,这些被视作生命保障的金牌,为何最终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如果你有机会向皇帝索要一物,你会选择什么?或许有人会选择御赐的尚方宝剑,享受先斩后奏的权威;或许有人会选择千金,因为钱财能使人富贵。但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免死金牌,因为在皇权至上的时代,拥有这样的金牌无疑是对生命的多一层保障。
在明朝初期,尽管有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免死铁券在手,大臣们依然难逃一死。这究竟是何原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手握免死铁券,在皇帝的绝对权威下,它也能成为催命符。
历经数十年的血战,天下终于归一。为了犒赏这些陪伴自己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在登基后不久,便对他们进行论功行赏。其中,34位功臣被特别授予免死铁券。但随着朝廷的稳定,朱元璋的多疑性格开始显现,许多功臣遭到他的猜忌和清洗。拥有免死铁券的34位功臣中,仅有两人得以善终。
这不得不说,是古代皇帝的权力游戏的体现。尽管大臣们手中有免死铁券,但最终的解释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朱元璋通过借口谋逆案,对开国功臣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当臣子们拿出免死铁券时,朱元璋总能找到理由进行反驳。他解释说,免死铁券上的“除谋逆以外,其他死罪都可免死”,意味着只有谋逆以外的罪行才能被赦免。许多开国功臣因牵连被杀。朱元璋还借惩罚大臣之名,对一些臣子进行“误杀”。如永嘉侯朱亮祖及其子因违法被惩罚,最终被朱元璋命人用铁鞭抽打致死。而在朱元璋晚年,他更是独断专行,无论是否有免死铁券,直接下旨赐死。
在这样的权力游戏中,34位拥有免死铁券的功臣中,有32位被朱元璋以各种手段除去。仅有汤和与华高两人得以幸存。汤和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他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而华高则因为长期镇守海南,远离朝廷中心而得以幸免。这些被杀的大臣中,不免有被冤枉的。但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一旦功高震主,君要臣死,臣就不得不死。这既是历史的残酷,也是权力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