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学理财上当近万元!
在理财投资领域,许多没有专业背景或丰富经验的投资者,都渴望通过学习理财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投资获利能力。最近央视曝光的一起事件,让许多人警醒。
北京的张姑娘去年12月看到一则广告,只需花费一元,就能参加“理财小白营”,线上学习理财课程。广告的宣传语吸引了她,而且金额并不大,于是张姑娘没有过多犹豫,立即付款加入了名为“十倍书院”的理财知识学习课程。
张姑娘发现,与其他线上课程不同,“理财小白营”的学员需要填写一些详细信息,包括每月可支配收入、债务状况,以及三个重要的财务目标。而根据“教授”的说法,只要完成14天的进阶课程,就能获得收益,年化收益率甚至能超过15%。带着这样的诱惑,许多学员纷纷掏钱,成为金卡会员,花费近8千元。但很快她们就发现,事情并非如宣传所说。
由于感到失望,许多学员提出退款要求,但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被拉黑。目前,仅记者了解到的针对“十倍书院”的投诉群就有五个,每个群人数超过四百人。
在短视频平台上,类似传播“财务自由、改变贫穷思维、学会钱生钱”的广告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而北京市律师协会的一位合作伙伴表示,类似学完课程后能够跑赢通胀、投资收益率达到15%的宣传,已经涉嫌虚假传播,至少是一种夸张的行为。
在某投诉平台搜索“理财课”,相关投诉超过500起,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无法联系课程老师、推荐的理财产品不靠谱、课程质量差等问题。法律人士认为,全程线上推广和学习的课程确实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消费者在选择课程时,不应急于下单付款,而应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李源提醒消费者,可以关注一下经营者或其关联方是否有不良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查看这样的课程品牌是否有不良评价。他也建议消费者先签订合同再付款,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明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是谁,他们提供哪些服务,以及遇到违约行为该如何处理。
在选择理财课程时,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不要被夸张的宣传所迷惑。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文章来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