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历代以来姓什么姓的人最多
《姓氏大辞典》虽然收录了23813个姓氏,但专家估计,古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约有18000个。这本书的编纂者发现,除了汉族,55个少数民族也使用汉姓,目前仍在使用的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姓氏大约各占一半。尽管姓氏众多,但姓氏的使用人口却非常集中,这与国外的姓氏使用情况迥然不同,也是导致重名现象频繁的原因之一。
早在二三十年前,统计数据就已经显示,最常用的姓氏仅有约500个。其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人口,占全国(大陆)总人口的87%。如果进一步细分,十大姓氏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这些姓氏在不同年份的排名虽然有所变动,但始终都是那十个姓氏: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王姓在古代就是第一大姓。在不同朝代的十大姓中,姓“朱”和姓“徐”也曾进入过前十。例如,在宋朝,十大姓分别是: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而在明朝,根据人类学家李济的统计,十大姓则是:王、陈、张、刘、杨、吴、黄、胡、郭、朱。袁义达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姓氏频率研究方法统计出的结论与李济有所不同。相对来说,袁义达的统计由于样本丰富,数据更为真实。
人口多的姓氏就一定好吗?并非如此。在元朝时期,张、王、刘、李、赵等人口众多的姓氏曾险些被全部杀掉。幸运的是,元顺帝没有听从这一奏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无非是因为这些姓氏人口众多,担心他们集体造反。
姓的人口越多,其血缘关系就越杂乱。民间有“九刘十八张,一百零八王”的说法。为了更好地区分同一姓氏的人,他们又以“郡望”、“堂号”来区分。例如,张姓现在声称有16个郡望,但实际上在唐代已有43个郡望之多;王姓则称有23个郡望,在唐代实际上有32个郡望。至于更进一步的“堂号”,则更多不胜数。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前一百个姓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正在呈现下降趋势。从1987年的87%降至2007年的84.77%,再到2010年的82.1%。这一变化表明,“小姓”人口正在稳定增值,比例逐年增加。
以上就是关于姓氏的简介,以及历代以来姓什么姓的人最多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