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中年悲剧:剧本被退稿 借钱讨生活
早年,我也曾读过张爱玲的作品,那时感觉她和她的文字就像是一朵盛开在海洋中的花朵,虽然近在咫尺,却似乎遥不可及。无论是《倾城之恋》、《金锁记》,还是《传奇》,这些作品都只能让我们窥见这位才女的部分风采。
随着岁月的流转,我对文字有了更深刻的通感,生活的阅历也让我突然读懂了张爱玲。特别是她中年以后的文字,我深感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气息,灰头土脸,落魄无助。这些文字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奋力挣扎却又寂寞无助,仿佛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爱玲的真实写照。
1961年,张爱玲身处香港,以编剧的身份为丈夫写下六封信。在信中的身份标识为“赖雅夫人”的她,那时不仅要面对生活的压力,还要承受创作的困扰。她的丈夫赖雅已经是一位过气的作家,中风瘫痪后依靠张爱玲的笔来维持生活。
张爱玲受邀到香港编写剧本,赚取夫妇二人在美国的生活费用。为了赶写剧本的她已是急得眼睛出血。美国出版社却发来了退稿通知。这位民国才女,人到中年,无儿无女,丈夫的生活也要依靠她的笔来维持。张爱玲在经济上遭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被迫接受向宋淇夫妇借钱的安排,这让她倍感失去尊严的痛苦。
更要命的是,张爱玲的新剧本也未达到宋家的满意程度。在信的末尾,她在1961年2月20日写道:“暗夜里在屋顶散步,不知你是否体会我的情况,我觉得全世界没有人我可以求助。”早在十天前的2月10日,她还在信中向丈夫赖雅诉苦:“腿肿脚胀的我,似乎要等到农历年前大减价时才能买得起一双较宽松的鞋子……我现在备受煎熬。”
在我41岁那年的冬天,我也遭遇了类似的境遇。辞职做主妇,照顾晚生的两个女儿,写出的文章频频遭遇退稿,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拮据。当读到张爱玲信中的句子时,我一下子失去控制,泪水盈满眼眶。
这位创作了《传奇》的大作家张爱玲,即便才华横溢,生活也有诸多不易。腿肿脚胀的她,仍需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艰难前行。有时,才气和运气似乎成反比,这也许正是张爱玲中年时期不为人知的“鞋子悲剧”吧。她的遭遇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不易,同时也让人更加敬佩这位才女的坚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