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包拯与陈世美纠纷的历史真相?

民俗风情 2025-05-20 21:48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说到某男人抛弃结发妻子,人们往往会想到戏剧《铡美案》中的陈世美。这个角色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固定的形象。

传统戏剧中的陈世美,自称是湖广均州人氏。据《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陈年谷,曾任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又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原名年谷,又名熟美,是湖北均县(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官之家。他在清初游学北京,后来成为顺治八年辛卯科的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因得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在贵州任职期间,陈世美接待了前来寻求官职的同乡同学。因来投者日多,难以应付,他嘱总管家一律谢绝。其中,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曾资助他进京赴考,因遭总管家回绝,心生报复之意。于是,他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的故事加在陈世美身上,编成了戏剧《秦香莲》。此剧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后广为流传。

相传,当清末一河南剧团在均州演出此戏时,陈世美的一个后人气得当场吐血。自那时起,陈世美的名誉受到极大损害。在丹江口市(原均州),居民对待此事非常认真,认为这个戏冤枉了好人,因此不许在均县上演陈世美的戏。

自1980年以来,湖北省民间文艺研究会开始全面开展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当地民众为陈世美鸣冤叫屈,并逐渐用文字表达出来。关于陈世美的冤情开始在海内外传播开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民间文艺学者和有关部门的研究和重视。

丹江口市的童德伦老人花费了数十年心血来研究陈世美之谜。他认为陈世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世美的碑文记载,陈世美是一个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嫌贫爱富、杀妻灭子的故事,可能是嫉贤妒能的人编造的。在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那么,清代陈世美怎么会被包公铡了呢?原来,《铡美案》虽然在世上演唱了二百年,使陈世美臭名昭著,但从现在搜集的大量素材来看,《铡美案》实际上是一出历史“冤案”。据说某年正月十六的一场演出中,由于观众对戏文太短不满,掌班的只好加演《陈州放粮》。当唱到韩琪追杀秦香莲的情节时,观众情绪激动,纷纷要求“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这时,“包公”还未下装,掌班的急中生智,推着“包公”上台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善恶的鲜明态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