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蜀汉的地位,为什么会逐渐低于黄忠呢?
从古至今,流传着一段传说,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蜀汉的英雄事迹。当我们谈及蜀汉的传奇人物时,赵云的名字必然浮现在众人耳边。在史书记录中,赵云与黄忠、关公、张飞等人并列齐名之时,其地位却似乎不及黄忠。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赵云在蜀汉的地位不如黄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番。
在平定荆州之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而黄忠此时的职位尚未详载。在归顺之前,黄忠曾以假行裨将军的身份崭露头角。我们可以推测他在归顺后极有可能被提拔至裨将军或偏将军的职位。此时的赵云已经超越了他,成为杂牌将军中的佼佼者。
随后,在平定益州的战役中,黄忠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晋升为讨虏将军。与此赵云也被提拔为翊军将军。但此时出现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赵云的牙门将军职位被他人占据。尽管两者同属于杂牌将军之列,但黄忠的地位似乎隐隐超过了赵云。
何以见得呢?证据有二。其一,黄忠的讨虏将军与关羽的荡寇将军、张飞的征虏将军齐名;其二,《云别传》中记载,黄忠更似军中主将,定军山的战绩也记在他的名下。这些记载似乎在暗示着黄忠在军中的地位确实高于赵云。
在平定汉中之后,黄忠的地位更是直线上升,最终被封为后将军,与关公、张飞、马超并列。而赵云虽然英勇善战,但直到去世都未能达到四方将军的地位,最高只做到了镇东将军的职位。对此,有些人可能会为赵云辩解,认为他未能升任四方将军并非是因为他自身地位不高,而是因为蜀汉政权在官职设置上的谨慎态度。尤其在刘备去世后,各种名号大将军层出不穷,而赵云所处的时代则相对谨慎。即便是与刘备共同辅政的诸葛亮在建兴四年时也仅是四方将军而已。
那么,为何赵云的地位会逐渐低于黄忠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战功不足。刘备集团的战功主要分为三部分:平荆州、平益州和平汉中。在这三次战役中,赵云虽然有所建树,但相较于黄忠的战绩略显逊色。尤其是平汉中一役,赵云并未能升职。而黄忠则凭借平益州和定军山的战绩一路高歌猛进,超越赵云也是情理之中。其次则是内部势力平衡的问题。刘备集团内部势力错综复杂,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封赏上自然会有所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赵云的升职之路便显得较为艰难。尤其是在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赵云取代黄忠的后将军位置显然并不合适。在内部平衡和战功的双重压力下赵云的地位自然不如黄忠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赵云的地位不如黄忠但他的忠诚和英勇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他的事迹依然流传千古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