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臣贾充,弑杀皇帝曹髦,最终是什么结局
贾充,字公闾,生于魏晋时期,是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贾逵去世后,尚未成年的贾充便以孝名著称。继承父亲阳里亭侯爵位后,贾充初入曹魏朝廷,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等职位。
正元二年(252年),贾充随司马师前往乐嘉城平定毌丘俭和文钦的叛乱。在司马师去世后,贾充开始辅佐司马昭,逐渐成为司马懿家族的心腹智囊。当司马昭掌权后,任命贾充为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
贾充曾献计成功消灭诸葛诞,一个诸葛亮的族弟。甘露五年(260年),在曹魏皇帝试图讨伐司马昭的事件中,贾充指挥太子舍人成济弑杀了皇帝曹髦。虽然这一事件引发了争议和批评,但贾充不仅未受惩罚,还得到了司马昭的保护和进一步的加官进爵。
一桩桩一件件,贾充在司马懿家族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在平定钟会之乱后,他的地位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司马昭病重时,甚至被委以托孤重任。司马炎继位后,贾充成为西晋开国功臣。
贾充的一生可以说是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在司马氏家族权力逐步稳固的过程中,他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辅佐司马师到协助司马昭,再到成为司马炎的功臣,贾充的忠诚和能力得到了司马懿家族的认可。即使在他指挥成济弑杀皇帝曹髦后,也并未影响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反而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重用。
贾充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晋灭吴之战前,他已表达出对战争的担忧。当战争结束后,他因担忧战争延续而请求罢兵。东吴皇帝孙皓归降后,贾充甚至打算请罪,但晋武帝司马炎却安抚他并未问罪。这可能是贾充对司马懿家族忠心耿耿的原因之一。
贾充晚年备受司马炎的恩宠,甚至在其病重时得到皇太子的探望。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辱与波折,但最终得以善终,享年六十六岁。作为一位在魏晋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大臣,他的故事和经历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贾充,这位曹魏时期的大臣,其生平举动充满了争议。在他病重之际,对于身后的谥号问题,他深表忧虑,担心自己会得到不公的评判。他的侄子贾模则认为,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并非可以掩饰的。
在秦秀提议给贾充谥号为荒公时,晋武帝司马炎并未接受,而是听从了段畅的意见,给了他武公的谥号。在笔者看来,贾充的功绩并不足以让他获得武公的谥号。历史上,谥号为武的往往是功勋卓著的人物,如魏武帝曹操。曹操的战绩无人能敌,谥号为武实至名归。相较之下,贾充不仅没有显赫的战绩,反而因弑杀皇帝而背负骂名,实在不适合拥有武公的谥号。
贾充的去世让晋武帝司马炎倍感悲痛,不仅追赠他太宰,还给予大量的赏赐。他的葬礼依照霍光和司马孚的规格进行,甚至得到了一顷墓地。历史学者对贾充的评价并不高。他们指出,贾充善于谄媚取宠,陷害忠良。在曹魏后期,他弑君欺主,晋朝时也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他不仅本人无德而禄,而且家门不正,甚至导致祸延子孙和国家动乱。
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嫁给了皇帝司马衷。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虽然众多大臣认为太子司马衷不堪重任,但由于他是长子且是贾充的女婿,最终仍被立为皇帝。这意味着贾充和贾南风在司马衷继位的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贾南风擅权引发的八王之乱,成为西晋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一角度看,贾充无论是在曹魏还是西晋,都未能展现出一位有所作为的大臣的风范,至少未能产生多少正面影响。
贾充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批评。他的行为和对西晋王朝的影响都引发了人们对他的质疑和批评。对于他的结局和后世评价,人们各执己见,但无疑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更多关于贾充的故事和细节,请关注奇技网频道以获取更全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