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百家姓》的排列方式为什么是以赵为开头
《》与《三字经》、《千字文》齐名,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的必读之物。如今大多数人或许已无法背诵“三百千”,但提及“人之初”、“天地玄黄”和“赵钱孙李”,却能脱口而出。
说到“赵钱孙李”,让我们来探究为何《百家姓》以此四姓开篇。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见解。
《百家姓》一书,虽名为百家,实际上收录了568个姓氏。此书成于北宋初年的吴越地区,其作者并非一人。该书每句四字,押韵且易记。尽管后来有《皇明千家姓》和《御制百家姓》,但由于篇幅过长且不够押韵,仍不及《百家姓》流传广泛。
“赵”姓为何排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宋朝的皇帝姓赵。当时的吴越地区虽未归入宋朝版图,但吴越王以宋朝为正朔,因此“赵”姓理所当然地排在首位。
“钱”姓排第二,既是因为吴越国的国王姓钱,也是编书者对吴越国王的尊崇。值得一提的是,“钱”姓确实是一个辉煌的姓氏,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如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以及文史专家钱穆,他们都是吴越王钱镠的后裔。钱镠在位期间保境安民、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为两浙地区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海龙王”。
至于“孙”姓排名第三,则有一些复杂。一方面,考虑到南唐与吴越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大唐的影响力,“李”姓应有可能排在第三位。“孙”姓却超越了“李”姓。现在的解释多聚焦于吴越国王钱弘俶的正妃为孙太真,王妃自然排名靠前。孙氏在江东地区是世家望族,曾统一江东建立吴国,也是孙氏在江东地区的大姓。结合押韵的需要,“孙”排在第三也是编书者的巧妙选择。
“李”姓排第四,与南唐的国姓有关。南唐亦奉宋正朔,后主李煜更自称江南国主,因此李姓排在第四位。
《百家姓》的排序不仅反映了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也体现了编书者的巧思和匠心。从“赵钱孙李”的开篇,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