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拍契丹皇帝的马屁,为何却救了千万中原百
隋大业十三年,晋阳留守李渊挥兵西征,命其子李世民率兵攻取西河郡。经过一番激战,成功擒获了郡丞高德儒。当高德儒被带至众人面前时,李世民的愤怒溢于言表。他严厉地列举了高德儒的种种罪行,并指责他:“你视平民为愚,将普通鸟类谎称为鸾鸟,以此欺瞒君主,借此机会谋取高官。我举兵起义,正是为了铲除你这种奸佞之人。”最终,高德儒因其虚伪与欺瞒被判处死刑。
这一切源于两年前的一场事件。当时,两只疑似孔雀的大鸟落在宫城朝堂前,短暂停留后离去。高德儒作为亲卫校尉,立即将此事上报,声称这是国家祥瑞的象征。他将普通的鸟类指称为鸾鸟,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隋炀帝的欢心。在未经深入调查的情况下,隋炀帝下诏在鸟落地之处建造仪鸾殿,并提升高德儒为朝散大夫。
高德儒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获得了回报,实现了个人的飞速晋升。他未曾料到,他所依赖的隋炀帝无法守住江山。而他的拍马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相较之下,天运三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征服后晋时,冯道的举动令人深思。当时,除了野心勃勃的军阀外,后晋的大臣纷纷逃避。年事已高的冯道却选择前往首都开封,面对耶律德光。他的坦然面对,以及随后的言辞,虽然看似是在拍马,但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中原百姓,阻止契丹的暴行。
冯道完全可以选择避居江南,凭借他的政治经验和声望,在南方小朝廷谋得一席之地。但他却选择给异族统治者拍马,他的心中装着的是整个中原百姓。这一点,连他的批评者也深表认同。史载,冯道出殡那天,京城百姓夹道相送,其感念之情可见一斑。
拍马行为历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但我们也要看到拍马背后的动机。像高德儒那样为了个人利益和晋升而拍马的行为无疑应受谴责。像冯道这样以拍马为手段,实则为了道义和百姓福祉的人,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有担当的政治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