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从古至今,流传着一首催人泪下的诗歌,讲述了一位女子英勇替父从军的故事。诗中,主人公名为木兰,一个令人敬佩的传奇女子。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故事,感受她的坚韧与智慧。
在古老的织机旁,唧唧复唧唧的声响中,木兰当户织着布匹。突然,她停下了手中的织机,唯闻她的叹息声。父母问她为何忧虑,她透露了心中的秘密:可汗大举征兵,而家中无男丁可应征。于是,她决定女扮男装,替父出征。这个决定,昭示了木兰的勇敢与担当。
在繁忙的集市上,木兰奔波东西南北市,购置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她辞别父母,踏上了漫长的征途。路上,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声,只闻黄河水声的鸣溅和燕山胡骑的啾啾。这趟征途,充满了艰辛与孤独。
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如飞而过。她身经百战,历经十年,终于凯旋归来。当她回到故乡,天子坐在明堂之上,为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并不贪图高官厚禄,她只想驰骋千里,回到故乡,回到父母身边。这个选择,展现了木兰的忠诚与孝心。
当她回到家乡,家人欣喜若狂。爷娘扶将出门相迎,阿姊理红妆以待,小弟磨刀霍霍,为迎接姐姐归来准备杀猪宰羊。木兰脱下战袍,换上旧时衣裳,对着镜子梳理云鬓,贴上花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又陌生。当她出门看到火伴时,他们都惊讶不已:同行十二年,竟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个秘密的揭晓,让人们惊叹于木兰的机智与勇气。
最后以雄雌兔难辨作结隐喻着木兰从军的机智与勇气。她如同那难以分辨的雄雌兔一样勇敢无畏、机智过人。她的故事传颂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追求正义、和平与家庭的团聚。
这首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当时普通家庭面临的征兵压力以及民众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通过木兰这个传奇人物我们感受到了坚持、勇气和忠诚的力量也看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坚韧和智慧让人动容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