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之子刘源:在“文革”磨难中长大

宇宙奥秘 2023-11-21 21:46www.198689.com宇宙奥秘

资料图1960年8月,刘少奇、王光美(后排右一)与子女在北戴河。子女从大到小刘允斌(后排左一)、刘爱琴(前排右三)、刘允若(后排左二)、刘涛(前排左一)、刘丁(后排中)、刘平平(前排右一)、刘源(后排右二)、刘亭亭(前排右二)。  资料图1960年8月,刘少奇、王光美(后排右一)与子女在北戴河。子女从大到小刘允斌(后排左一)、刘爱琴(前排右三)、刘允若(后排左二)、刘涛(前排左一)、刘丁(后排中)、刘平平(前排右一)、刘源(后排右二)、刘亭亭(前排右二)。

  刘源是在人们向往的北京中南海成长起来的幸福新一代,也是几经人生挫折和风雨涤荡的一代。他的父亲刘少奇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是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刘源自记事起从来没有国家主席儿子的优越感。相反,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使他从小就觉得自己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

  打小就有从军志

  刘源出生于1951年初春。那时他已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他出生的时候,大哥刘允斌正在苏联留学,家中有已参加工作的大姐刘爱琴、读中学的二哥刘允若、读小学的二姐刘涛、上幼儿园的三哥刘丁和仅两岁的三姐刘平平。刘平平和刘源是王光美所生。后来,他们又有了刘亭亭和刘潇潇两个妹妹。等到刘源上小学的时候,大哥从苏联回国。当时他们家是中南海大院里最热闹的家庭。

  刘源虽然是这个大家庭里最小的男孩,却从来没有受到父母的特别优待。妈妈王光美把他的那些哥哥姐姐视同己出,对他们倍加照顾,好衣服总是先给哥哥姐姐穿。家里孩子多,生活开支紧张,刘少奇要求孩子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品德,他们的衣服总是从大到小轮着穿,破了就由妈妈打上补丁再穿。刘源曾回忆说,大概14岁以前,他都是捡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印象中自己小时候几乎没穿过不带补丁的衣服,妹妹也跟他一样。

  刘源7岁入学读书,按照家里定下的规矩,他和哥哥姐姐一样,都离开家住校学习,生活各人自理。上世纪50年代末起,大跃进造成了经济困难,全国进入饥荒期。学校按定量给学生供伙食,刘源兄妹也经常饿肚子。

  据刘源回忆,每逢星期天回到家里,开饭的时候都热闹非凡。餐桌上一般是家常菜,茄子、豆角、粉条父亲总是用一个空盘子,一样夹一点,自己埋头吃,吃完就走,不多说话。每次等他一夹完菜,我们这些孩子就上前抢呀,很热闹。与刘少奇家同在中南海西楼饭厅吃饭的彭德怀和杨尚昆两家孩子少,他们常常把自己的饭菜端过来凑热闹,然后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吃。

  刘少奇要求孩子们9岁时必须学会游泳,11岁学会骑自行车,13岁开始生活自理。每年逢寒暑假,孩子们必须到工厂和农村劳动。

  1964年7月,刘源进入北京四中读初中。也就在这一年他开始到连队当兵。

  刘源出生时,周围大多是军人。他从小看着解放军战士在中南海站岗放哨和操练,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心中十分羡慕。经过父亲的同意,他就在13岁的这年暑假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当了一名小战士。那时正值全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刘源和战士们一起在烈日下苦练,摸爬滚打、练习射击,样样不落后。

  刘源整整在部队锻炼了三个暑假,皮肤晒黑了,身体更结实了,并获得了特等射手和五好战士等称号。1966年举行国庆节阅兵时,他被选入国旗护卫队,和战友们一起迈着矫健的正步从天安门广场走过,接受祖国的检阅。

  记下父亲的遗言

  1966年,刘源15岁。也就在这一年,他的美好时代发生了剧变。文革的风暴,对刘源的家庭袭来。当全国的红卫兵众口一词地高呼打倒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的时候,刘源面对近在咫尺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可亲可敬的父亲真的犯了大错误吗?他真是反对毛主席吗?为什么对父亲的批判总没个完,而且波及到那么多的革命老前辈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刘源稚嫩的心灵遭受着痛苦的煎熬。
奇技网以上就是刘少奇之子刘源在“文革”磨难中长大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