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酷吏张汤将法律当成整治他人的工具

宇宙奥秘 2025-04-03 03:30www.198689.com宇宙奥秘

【图文】汉初酷吏张汤:法律成为他的整治工具

在奇技网,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一篇关于汉初酷吏张汤的文章,带您了解这位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

公元前二世纪的长安,西汉的都城。一个男孩正在模拟一场审理盗窃案的堂审游戏。他按照汉代堂审规则,对一只被拴住的老鼠进行起诉、具书保证、讯问、笔录、宣读和判决等程序,并使用了特有的酷刑逼供。最终,鼠被判处磔刑,立即执行。这个男孩就是张汤,他的游戏不仅仅是一场孩童的游戏,更是他日后成为酷吏的预演。

转眼到了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后宫的陈皇后巫蛊案爆发,张汤受命为御史,查办此案。他运用儿时的“酷”劲,深究党羽,最终将涉案人员一一揪出,三百余人因此被杀。这次成功的办案,使张汤获得了帝王的青睐,他的仕途之路也从此一路飙升。

随后,张汤与中大夫赵禹共同修订法律,两人都是武帝时代的著名酷吏。他们搜检汉兴以来的苛法,制定《沈命法》和《见知故纵法》,加重对地方官员的督责。张汤的仕途也在此时期达到了顶峰,他掌管全国刑狱,对淮南王、衡山王和江都王的叛乱案件进行查办,大量诛杀涉案人员,其中不乏无辜之人。

张汤的酷吏形象背后,也有着巧佞的心机和媚上的嘴脸。他看准太子的两位娘舅田蚡和田胜,在武帝继位前就已倾身为之。武帝继位后,他得到田氏外戚的封侯支持,借此机会进入上流社会视野。他常借一些疑难案件“上请”,在皇上面前巧妙表现自己,使自己得到更多表现机会。

张汤在法律职业之路上迅速蹿升,法律始终是他手中的玩具。他创新了多种玩法:

玩“AB剧”:布置一严一宽的A、B两套监史班子,根据皇上的意图办理案件;

扮御前“鹰犬”:积极配合武帝的政策立法出台,对于官家与民争利引发的民变骚动进行严格惩处;

发明“春秋决狱”:招请儒生介入办案,用《尚书》、《春秋》经义进行裁决,使法律标准混乱,裁量更加随意。

张汤的一生仿佛注定要冷酷到底。身逢铁血时代,相伴强悍的武帝,使他备受重用、步步高升。而他的攀法律职业之路则源于他儿时的游戏预演。法律始终是他手中的工具,无论是修订法律还是查办案件,他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手段。在历史的长河中,张汤这个名字如同一个沉重的警钟,警示着后人权力的诱惑与法律的尊严不可触碰。曾经,他表面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最终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在长安小吏的岗位上,张汤就开始了他的“权力寻租”生涯。他与富商田甲、鱼翁叔等人交往密切,利用职务之便为商人田信提供重要经济情报,以此换取个人财富。张汤的这些举动不仅违背道德,更动摇了法律的公正性。他逐渐成为了皇帝身边的重臣,权力和欲望的膨胀使他开始排挤异己,甚至意图弹劾丞相青翟。他的行为被相府内的朱买臣、王朝、边通等“三长史”揭露。尽管张汤凭借巧言骗过了武帝的盘问,但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张汤在阁僚中与御史中丞李文因旧怨时常争斗。为了打击政敌,张汤串通属吏鲁谒居捏造罪名,制造冤案。这起冤案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质疑,但张汤依然凭借他的巧言令色躲过了武帝的责难。他在盐铁税案中对赵王的排挤引发了赵王的反击,最终揭发了张汤的罪行。面对众多证据,张汤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武帝意识到他信任已久的“忠臣”可能是个骗子,一怒之下将张汤下狱。不久,张汤在狱中自杀身亡。

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张汤死后家产仅值五百金,都是奉赐所得,没有其他财产。他的母亲坚信他是被污蔑而死,不愿对他厚葬。武帝感叹母子情深,并杀了揭发张汤的“三长吏”。对于张汤是否冤枉、是否廉洁的争议仍然存在。毕竟,他在处理罪赃上必定有不为人知的手段,而且他还面临徇私枉法等多项指控。至于他身后的种种厚待,或许只是武帝对这位爱臣的“君臣情谊”。

时光荏苒,两千多年后,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基建工地意外出土,仿佛命运的巧合。这位汉代首席大法官,以法律为儿戏,应成为后世法律人的耻辱。他的故事警示我们,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任何试图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张汤的墓出土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法律人的警醒和鞭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