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诗人苏轼与妓女马盼盼有一段不了情
苏轼与马盼盼:一段跨越时空的不了情
中新网报道,香港《文汇报》近日发表了陈雄先生的文章,提及白居易与名妓关盼盼的传奇故事。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另一位大诗人苏轼与名妓马盼盼之间的一段深情厚意。
公元1079年,正值壮年的苏轼担任徐州太守。上任之初,他便面临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苏轼亲临抗洪一线,冷静指挥,最终成功抵御洪水的侵袭。洪水退去后,苏轼来到徐州著名的燕子楼,回想起两百多年前关盼盼在此离世的故事。他在此夜宿燕子楼,并写下了一首《永遇乐》,副标题为“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那一夜,苏轼在明月如霜的庭院中,感受到“好风如水”的温柔。而“曲港跳鱼”和“圆荷泻露”的声音,更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寂寞。在梦中,苏轼邂逅了关盼盼的倩影,醒来后不禁惆怅万分。他绕着园子转悠,发出“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感慨。关盼盼的倩影,已然成为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巧合的是,徐州当时有一名官妓,名为马盼盼,与关盼盼同名。当时的习俗是,官员饮酒时,都会有官妓陪伴演奏,为官员助兴。而苏轼的时代,有一项规定:官员与官妓发生关系会受到处罚,但官妓陪酒仅是工作需要。
马盼盼对苏轼的书法情有独钟,一直渴望学习。当苏轼为防洪水在东门城上建黄楼时,打算亲笔书写《黄楼赋》并刻于碑上。马盼盼一时兴起,拿起苏轼的笔续写“山川开合”。当苏轼回来时,看到马盼盼的笔迹,不禁开怀大笑,并未重新书写,而是稍作润色。流传至今的《黄楼赋》碑文中的“山川开合”,实际上是马盼盼的遗墨。
作为一名官妓,马盼盼敢于在太守兼大诗人面前展示才华,足见她活泼俏皮的天性。她与苏轼的关系非同一般。从她模仿苏轼的笔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来看,她学习苏轼的字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苏轼对于沦落风尘的女子总是格外怜惜,对于慧巧俏皮如马盼盼的女子更是如此。马盼盼在苏轼身边扮演着女秘书兼红粉知己的角色。她深得苏轼的宠爱,除了姿色和才气,她的名字也许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每当看到马盼盼,苏轼也许会想起那段遥远的回忆中的关盼盼。
苏轼与马盼盼:跨越时空的情深缘浅
中新网报道,《文汇报》近日分享了陈雄先生的一篇佳作,文中提及白居易与名妓关盼盼的风流韵事。而今日我要细诉的则是大文豪苏轼与名妓马盼盼之间那段情深缘浅的故事。
公元1079年,正值壮年的苏轼担任徐州太守之际便遭遇罕见洪水侵袭。他亲临一线指挥抗洪工作长达四十余天之久成功抵御洪水之后苏公来到著名的燕子楼回忆起了两百多年前关盼盼在此离世的往昔情景他夜宿燕子楼一首《永遇乐》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限追忆。
那个夜晚月色如霜清风如水的庭院中曲港跳鱼声园荷泻露增添了几分静谧感当他在梦中邂逅了关盼那倩影之后醒来不禁怅然若失环绕园中徘徊发出燕子楼空佳人何处寻觅的空叹时光流转关盼那倩影却永远留在了苏公在苏轼的世界里,马盼盼如一道窈窕的倩影,被道僧亲切地称为“窈窕娘”,她的美丽妖娆,如同巫山神女般令人神往。面对这位勾人心魄的美女,苏轼虽心仪不已,却如楚王梦遇神女般只能遥望而不及。道僧的话语中透露出苏轼的尴尬与无奈,他虽对马盼盼情深意重,却碍于身份之限,无法跨越雷池半步。
马盼盼的深情,苏轼早已感知。他身处官场,政敌众多,每一步都需谨慎。那些想整他的人,正愁他不出错呢。若他与马盼盼发生私情,一旦被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面对道僧的调侃,苏轼选择了避重就轻,以诗意的语言赞美了道僧的智慧,却未正面回应自己的情感。
离别的时刻总是令人伤感。苏轼在徐州停留两年,即将改知湖州。春暖花开之际,正是离别之时。这两年里,马盼盼见证了苏轼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疼爱与怜惜。如今离别,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漫长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感慨:“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马盼盼的泪水如春雨般绵绵不绝,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苏轼的深情。她的泪水中蕴含着无尽的相思与遗憾。苏轼曾借酒杯中的佳人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酒杯中的每一滴泪都牵动着他的心弦。
命运对马盼盼并不宽容。她去世后不久便有人写下一首悼诗来怀念她。关于她的死因虽无人道明,但世人皆知她对苏轼的深情以及她一生的痴情和遗憾。她去世后责任不在苏轼身上但她的早逝无疑给苏轼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叹息。她的离世不仅让世人感到惋惜也让苏轼永远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和那个让他心动不已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