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800字议论文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人们常常会驻足欣赏。那些历经千年的飞天壁画,朱砂流转,依然鲜亮如初。这抹永恒的红,犹如中华文明长河中始终闪耀的初心之光。从仓颉造字的远古时代,到王羲之兰亭挥毫的绚烂时期,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最本真的精神底色,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初心,是文明传承的精神坐标。范仲淹在岳阳楼上的长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叹息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成为士人精神的永恒回响。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提出的“知行合一”,更是将儒家思想的精髓提炼成照耀人心的明灯。就像苏东坡在赤壁江心所见的那轮明月,盈虚有变,但初心始终如一,永不消长。
在命运的低谷时刻,初心更是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文天祥在伶仃洋的囚船上书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赤诚之心为气节注解。徐霞客三十年如一日地跋涉山川,记录着“山皆峭拔,水皆悬流”的奇景,这是他对和自然的坚守。这些看似固执的坚守,实际上是文明基因中永不磨灭的坚韧与执着。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初心更显珍贵。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用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修复古琴,在快与慢的辩证中守护匠心;航天工程师将古诗中的“七月流火”融入卫星命名,让科技与诗意完美结合。敦煌研究院运用数字技术复原壁画,这并非对传统的背叛,而是以现代智慧续写文化的传承。这些守护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时光沉淀中愈发温润,如同青铜器氧化形成的包浆。
站在鸣沙山顶远眺,月牙泉在沙丘环抱中闪烁着微光,这处沙漠中的奇迹,犹如文明长河中不灭的初心之光。从河图洛书到现代科技,从甲骨卜辞到人工智能,虽然载体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人们对真理的求索、对美好的追寻永不停歇。在这个数字洪流中,我们可以回首看看壁画上那抹千年未改的朱红,那里藏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内心的归宿和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