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节日 维吾尔族诺鲁孜节简介
主要在新疆地区,每年三月二十至二十二号的诺鲁孜节是当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诺鲁孜节的仪式上,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迎接节日的到来。在黎明的曙光中,各家的家长会率先起床,点燃一堆松柏树枝,让冒出的烟雾在每个人头上转一圈,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平安与幸福。随后,家长会带着冒烟的松枝走向牲畜圈,让烟雾拂过畜群,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健壮、繁殖兴旺。
紧接着,人们会制作诺鲁孜饭,这是一道用各种剩余粮食和食材,加上丰富的调料煮成的美味稠粥。从当天午时开始,维吾尔人会成群结队地互相拜年,共享欢乐时光。诺鲁孜节过后,农村地区的春耕生产便拉开帷幕。
诺鲁孜节是伊朗和中亚地区(包括我国维吾尔、哈萨克、撒拉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等民族)的重要节日,是为了迎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而设立的节日。其名称“诺鲁孜”源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即公历的3月22日。这一天在汉族中相当于春分,因此诺鲁孜节又被称为迎春节。
伊朗人在信仰教之前,曾崇拜过各种神灵,其中包括天神、日神、月神、星神等。在星神中,白羊星被认为是造福人类的主神之一,而双鱼星则被视为人畜的病源。伊朗民众选择在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的时候举行诺鲁孜节,并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新年节日。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9年将诺鲁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诺鲁孜节的庆祝活动作为文化遗产和悠久传统和睦的象征,对于加强各国人民在相互尊重、和平及睦邻友好理想基础上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经过联合国大会第A/RES/64/253号决议后,诺鲁孜节正式成为国际性节日。这个节日不仅是一个文化的传承,更是一个世界人民和谐共处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