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
一、国家公祭日的庄重启程
2014年2月27日,中国正式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都在这一天停下脚步,深切缅怀那30多万遇难同胞。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传递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公祭仪式的震撼场面
每年的公祭仪式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主会场举行。仪式中,下半旗、撞响和平钟、敬献花圈等活动一一呈现。在2024年的公祭仪式中,幸存者刘民生及历史记忆传承人代表共同参与了仪式,全国多地也同步举行了悼念活动,这一切无不让人深感震撼。
二、纪念馆的承载与活动丰富
位于南京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的纪念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纪念馆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为幸存者留下了深刻的纪念。在2025年3月,纪念馆为年内离世的艾义英等4位幸存者举行了熄灯悼念仪式。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28人。一墙之隔的幸存者照片墙,通过灯箱展示了他们的影像,让人感慨万千。
三、教育与传承的不息之火
纪念馆的教育与传承工作从未停歇。全国多所学校通过“云班会”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共读《国家公祭读本》,深入理解历史,传递和平理念。幸存者后代及青年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口述历史、艺术创作等方式传承历史。第三批传承人蒋秉錞致力于用专业的研究与传播,让历史的真相不被遗忘。
四、文物研究的深入与征集
纪念馆在文物研究与征集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24年,新增的侵华日军士兵战时日记、防空设施调查报告等史料,进一步充实了纪念馆的馆藏,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
五、日常开放与参观的体验
纪念馆每周二至周日开放(法定节假日除外),参观时间为8:30—17:00。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纪念馆提供了轮椅、婴儿车租赁及寄存服务,并设有求助热线处理突发情况。
南京大屠杀纪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回忆,更是一种和平理念的传递。通过国家仪式、历史研究、教育传播等多维度的工作,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后人永远不忘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