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做了雍王,怎么连刘邦都打不过?
雍王章邯的战场沉浮——何以昔日横扫六国,今日连刘邦都难以对抗?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起义之潮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秦王朝的一位大将——章邯,成为了国家存亡的关键。他曾带领骊山的囚徒与奴产子,屡屡击败陈胜的起义军,甚至在秦末的动乱中屡建奇功。令人费解的是,为何章邯在被封为雍王后,连刘邦都无法战胜?这其中有何隐情?今天,我们就来揭晓这个谜团。
章邯,秦末的军事支柱,他的名字一度令六国胆寒。他并没有真正横扫六国,那仅仅是世人对他的期待与想象。实际上,助秦始皇灭掉六国的,乃是王翦父子。他们才是秦国的真正武将,拥有横扫天下的实力。而章邯,虽为名将,但在他们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
章邯所面对的起义军,并非精锐之师,而是由流民临时组成的队伍。他手中的死囚,为了活命而拼命战斗,自然能够打败这些乌合之众。当章邯遇到项羽这样的对手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项羽的楚军精锐,士气高昂,对章邯的军队形成了碾压之势。
在巨鹿之战中,章邯被项羽打败,接着又受到秦国内部的政治压力。他担心回去会遭受惩罚,于是选择了投降。这次失败,对章邯的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的军队在投降后遭遇不幸,使得他在关中百姓心中的形象大跌。
章邯在投降项羽后,失去了人心。当他再次与刘邦开战时,老百姓们并不支持他,反而支持刘邦。这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没有人民的支持,他的战争就失去了根基。而且,章邯在做将军时,有整个秦国做后盾,可以轻易获胜。而当他失去这个后盾后,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章邯之所以在做雍王后连刘邦都打并非是因为他本身的实力问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对手的实力、秦国的政治压力、人心的向背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位昔日的大将,最终难以在战场上再创辉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和人心的向背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一个将领再强大,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战争的士气,也难以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这也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心的重要性,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