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 刘禅为何没有立即给诸葛亮立庙
对死后不立庙感兴趣的朋友们,你们一定会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今天,奇秘网的小编带大家深入了解一段关于诸葛亮与刘禅之间的故事。
提及诸葛亮和刘禅,大部分人知道诸葛亮是刘禅的辅政大臣,他们的关系可谓深厚而复杂。在刘备病重之际,他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嘱咐刘禅要“敬听师傅之言”。诸葛亮辅佐刘禅多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禅继位之时,他已是一个成熟的青年,而非稚嫩的孩童。面对头顶上的诸葛亮这座大山,他不仅帮助处理国家大事,连家务事也要干涉。尽管诸葛亮多次北伐,并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但其中涉及的教导似乎将刘禅当成了未成年的娃娃。甚至在刘禅成年后,诸葛亮还在其身边安排了众多亲信,对他的行为加以约束。
刘禅并未因此爆发不满。尽管他曾在诸葛亮面前背过两次黑锅,一次是提前改元,一次是刘琰被杀,这些事件被外界解读为刘禅的不孝和不检点。但实际上,这些决策大多出自诸葛亮的安排。为了蜀国的利益,刘禅在诸葛亮生前一直忍耐着他的不满。那么,诸葛亮死后,刘禅是否将所有不满都发泄出来呢?
事实上,刘禅并没有爆发出来。诸葛亮死前对自己的继任者做出安排,刘禅都照此执行,并且重用诸葛亮的子孙。而对诸葛亮的不满,主要表现在立庙一事上。
据《志》记载,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刘禅才同意为其立庙,那时蜀汉已岌岌可危。早在诸葛亮去世之初,就有大臣提议在成都立庙,但因礼制问题,这一提议被驳回。直到亡国之前,才有大臣提出应在附近立庙,方便百姓和亲属祭祀,刘禅这才勉强同意。
那么,成都的武侯祠是不是为诸葛亮修的庙呢?并不是。武侯祠最初叫作“汉昭烈庙”,是为了纪念刘备而建的庙宇。武侯祠所在地最初是为刘备的惠陵配套的庙宇。给诸葛亮在成都修庙的事发生在西晋时期,最晚到唐中期,汉昭烈庙和武侯祠才合在一处。
参考资料:陈寿的《三国志》以及四川省人民文史研究馆的《成都城坊古迹考》。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在权力、忠诚与信任之间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