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场悲剧的发生,才让风雨飘摇的大明王
在遥远的1644年,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正在悄然展开。在那一年的三月十五日,一位英勇的大将军率领他的军队抵达了北京城的北部郊区——居庸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总兵并未做出任何抵抗便投降了,这让北京城失去了它曾经坚不可摧的屏障。
那时的北京城刚刚遭受了一场鼠疫的摧残。这场瘟疫起源于山西的兴县,如同肆虐的魔鬼,无情地穿越大同,传播到潞安,榆林等地。仅仅十四年后,鼠疫已经扩散到河北的大名府和顺天府等地。到了崇祯十六年,也就是19世纪中期,北京城也陷入了这场瘟疫的漩涡。
这场瘟疫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地方志上记载着:“瘟疫肆虐,死亡人数超过半数,甚至出现了互相杀戮食人的惨状。”北京城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到了崇祯十六年四月,每天死亡的人数上万,连城门都被运送棺材的队伍堵塞了。沿街的居民死亡比例高达十之六七,街上几乎看不到玩耍的小孩。
据统计,北京共有20万人死于这场鼠疫,而当时北京的人口总数在80万至100万之间。也就是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亡。当时的北京城弥漫着恐惧和不安,流传着白衣人勾人魂魄的说法。晚上,老百姓敲击铜铁器以驱鬼,“声达九重”。
紫禁城也未能幸免于难。刚开始时,宫中每死一人还能得到四千钱的抚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人数量不断增加,国库空虚,这笔抚恤也被取消了。守卫北京城的军队虽然名义上有十万之众,但实际上人数不足一半。据明朝遗民张怡说,能登上城墙防守的士兵甚至不足万人。守城的将官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崇祯皇帝只好抽调其他地方的军队来增援。
当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北京内城的防守可谓形同虚设。每个城垛只有一名士兵,且都是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的样子。至于李自成是如何进入北京的,有人传言是太监曹化淳开的城门。《崇祯遗录》的作者、宫中侍卫王世德明确表示这是无稽之谈。当时守城的3000太监作战勇敢,几乎全部牺牲。
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腺鼠疫已经基本平息。肺鼠疫的传播需要较低的气温条件,而当时已经是三月份,天气逐渐转暖,肺鼠疫并未流行。如果没有这场鼠疫,北京城或许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等待救援军队的到来,对李自成的军队形成合围之势。当时李自成的军队只有三万人且没有后勤补给,如果没有这场瘟疫,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是另一种样子。
大明王朝的命运如此悲惨,连守城墙的士兵都凑不齐,真是让人感叹不已。这场瘟疫不仅夺走了无数生命,也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