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往文明对日本的影响究竟有多深?这并非空洞的疑问,而是能够深入解读的历史话题。作为特邀作家,陶康远向我们描绘了这段深远而丰富的影响历史。
作为佳弟子的日本人,从最早的邪马台部落到今日的日本国,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一直跟从强者。从最初来到中国寻求教育到后来的学习欧洲,再到现今的全球探索,日本人的这种特质始终如一。在成为学霸之前,他们也曾面临生存的挑战。那时的日本岛火山众多,物资匮乏,而中国的文明之光为他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最早的关于日本的记录竟是在中国的《后汉书籍》中。那时的日本还未有文字,只能通过中国的古籍来探寻自己的历史轨迹。当隋朝的圣德太子意识到国内部落首领的不统一问题时,他选择了学习隋朝的中心集权制,并派遣大臣小野妹子来华考察。尽管在初次尝试中遭遇了挫折,但唐代的到来为日本带来了真正的变革契机。
遣唐使们首次来华时的激动、陶醉和狂热情绪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始惊、次醉、终狂”。他们看到了唐王朝的完美展现:政治制度的和谐、人民的丰衣足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他们深知,如果能将这些带回日本,日本也将步入文明的殿堂。随后的300多年,日本进入了“唐化时期”,全面学习中国,从政治制度、礼仪文化到生活方式甚至语言文字,都实现了中国化。
645年,孝德天皇启动了大化革新,标志着日本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在学习唐制的过程中,他们首先从上层开始改革,再逐渐深入到基层。政治上的改革包括赋税制度的建立、军事上的府兵制改革等。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穿衣习惯,日本原本的习惯是左衽,即左边的衣服覆盖在右边上。但在孔子的观念中,左衽被视为蛮夷的标志。为了摆脱蛮夷的形象,日本必须改变穿衣风格,学习中国的右衽方式。连饮食文化也受到了深刻影响,宫廷宴席的菜品都是中国风味,上层社会所吃的点心与唐朝无异。
除了物质层面的影响外,日本还在精神层面深入学习了唐朝文明。遣唐使们不仅会说流利的“长安话”,还会在国子监深入学习儒家经典,甚至写起唐诗来。著名的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与诗仙李白更是挚友,二人常有诗歌相赠。这种深度的文化交流使得唐朝文明深深烙印在日本的文化基因中。
中国唐往文明对日本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从政治、军事、生活到文化精神层面都有体现。这种影响不仅塑造了日本的历史轨迹,也为其未来的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