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恒范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

大明星 2025-04-02 10:17www.198689.com大明星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个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角色。论智识权谋,他与深谋远虑的司马懿相比,可谓相去甚远。尽管曹爽天赋平庸,但他身边却围绕着诸多智勇过人的谋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被司马懿尊称为智囊的桓范。

桓范,字元则,乃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文学家和画家,出生于沛郡龙亢县,即今天的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他的生平事迹令人瞩目。

桓范在丞相府辅佐曹操的晚年,曹操去世后,他又辅佐曹丕。魏明帝在位时,桓范担任中领军、尚书等重要职位。作为中领军,他负责执掌禁军,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使得他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能够成功从都城洛阳逃脱。

桓范不仅智勇双全,还敢于直言不讳。他向魏明帝举荐徐宣时,详细阐述了用人之道,并强调了忠诚和才干的重要性。他的建议深受魏明帝的赞赏,被任命为左仆射。

当魏明帝病重时,桓范被任命为辅助大将军的角色。曹芳即位后,桓范虽为大司农,却以清廉节俭著称。大将军曹爽对桓范颇为礼遇,但并未深得其心。桓范曾多次劝谏曹爽兄弟不宜一同出游,以免失去对朝廷的控制权。曹爽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正始十年,高平陵之变爆发,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外出之际发动兵变。关闭洛阳城门的司马懿奉太后之命让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在变乱中展现出了他的智勇双全,但最终未能挽回曹爽的败局。

桓范的故事在《三国志魏书九》中有详细记载。在高平陵之变中,桓范面临选择,他的儿子的建议是投奔曹爽。但桓范最终决定前往高平陵寻找曹爽。尽管他遭到了大司农属官的阻拦,但他仍然坚定地改变主意前往。他通过智慧成功地通过平昌门,带着大司农印寻找曹爽。司马懿看到桓范的行动后高度评价他,称他为智囊。

蒋济认为虽然桓范是曹爽身边的最强谋士,但曹爽并非能采纳桓范计策的明主。桓范的计策是劝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司马懿抗衡。但蒋济认为这个计策未必能成功,因为曹爽贪图富贵的心态可能使他不会采纳这样的策略。桓范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历史篇章。他的智勇与忠诚为后世所传颂。在三国鼎立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汇聚一堂,曹爽与桓范这对曾经的智囊与谋臣组合,在高平陵之变中走向了命运的转折。桓范,被誉为曹爽身边的最强谋士,甚至被司马懿称为“智囊”。今天让我们深入探究他们的故事,探寻他们命运沉浮背后的波澜壮阔。

桓范在与曹爽兄弟见面后,建议他们带着皇帝前往许昌,以皇帝的名义召集天下武将,对抗司马懿的势力。他凭借大司农印绶确保了军粮的供应不会中断。曹爽兄弟犹豫不决,最终决定放弃抵抗,选择投降。桓范见此,悲愤大哭,痛斥曹爽的三个儿子是蠢猪,他早已预见到放弃抵抗将导致自己的灭族之灾。

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等人被罢免,桓范被要求随皇帝回宫。在洛水浮桥北,桓范面对司马懿时,虽叩头却一言不发。司马懿对他怒斥诬告谋反的罪名。桓范被控以此罪名而被交给廷尉审理,最终与曹爽等人一同被处死,并诛灭三族。

司马懿诛杀桓范,显然是为了斩草除根,避免曹爽及其党羽死灰复燃,从而巩固自己对曹魏大权的掌握。这一举动,无疑为司马懿的政治手腕增添了残酷的一笔。桓范的才华与智慧并未因此被埋没。他善于画画,画作受到唐朝张彦远的高度评价。他还著有《世要论》(《桓范新书》),展现了他的卓越才智。

回首桓范的一生,他曾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中崭露头角,为曹爽出谋划策,虽最终未能助其扭转乾坤,但他的智慧与勇气仍为人称道。他的命运虽被高平陵之变所改变,但他的故事却成为了三国历史中的一段佳话。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三国历史频道,让我们一同见证英雄辈出的时代!

上一篇:罗斯福新政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