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风水之谜
秦公陵园所在的西汉水上游流域,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这里是秦人繁衍生息、逐渐壮大的摇篮。
礼县的红河、盐官一带的古西犬丘地区,是秦人早期的都城所在地。西汉水的源头,有两个呈丁字形相接的河谷盆地——盐官川与红河川。这里气候温润,植被茂盛,土地肥沃,适宜农耕、放牧和养育,是天然的农牧场所。秦人的先祖正是依靠这两个富饶的河谷盆地起步,开始了他们从西垂发祥、到雍城发展、再到咸阳壮大,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辉煌历程。
在秦人的历史长河中,马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使役,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立国到统一战争,马成为秦人的骄傲和象征。在西垂秦公陵园附近,与马相关的风水元素也显得尤为突出。
大堡子山东南约30余公里处的马家大山,东西展布,逶迤西北。这里的地形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七马奔槽”的风水格局。七条山梁向北分出,齐聚西汉水南岸,像是等待命令的军队,随时准备出发。这种格局在风水上被认为是极为贵气的象征,预示着主人将会因马而富贵。
历史上的秦人擅长养马,他们利用这片土地丰富的资源,培育出大量高品质的高原马。这些马匹和车仗是秦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秦人在这里集马驯马,为征战做好充分准备,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高原马。
这里的山水环境也为养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风吹草低、植被茂盛的山区,为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饮水。这里的河谷盆地也为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使它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和繁衍。
可以说这片土地与秦人和马有着不解之缘。在这里,秦人孕育出了强大的马队和军队,为他们的辉煌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的山水格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都为秦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陇南山地的深处,礼县东南部的土石山区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这里的海拔跨度从1100米至2100米,高原上的马匹在这里肺活量巨大。当这些马匹来到海拔仅数百米的西安及古战场时,它们的奔跑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七马奔槽,天驷驰阪,这是西垂秦公陵园的主要风水元素之一。秦人对马匹的热爱贯穿了整个社会的始终,马匹的器重和喜爱对秦国的兴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秦仲元年至始皇统一中国,600余年的历史中,马一直是秦君王的珍爱。它们铸就了秦人尚武、进取的民风,为秦国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礼县,与马家大山的马群势成犄角的,是与秦公大墓有特殊形态与作用的龙王山支脉。这座位于江口乡东北约5公里的龙王山,犹如一座香炉矗立在礼县南部西汉水左岸。实际上,它的形状像一种名叫幞头的头巾,又名软裹,因所用纱罗为青黑色,俗称乌纱帽。
风水上的龙王山呈开肩土星形态,中高两傍肩低,类似于乌纱帽。《地理人子须知》中描述此山形如幞头,极为贵重。穴前见有此砂,要求方正端严,不倚斜,不破碎。龙王山与右岸的高大金星相对峙,是礼县的重要水口山,也是秦公大墓结作后下水口的第二道横拦关锁。
水口之间两山对峙,如门户之护捍,居秦公大墓西南坤位,为典型的捍门山。捍门之砂喜成形,如日月、旗鼓、龟蛇、狮象等状。若有数重捍门者,必结禁穴。龙王山作为其中一重捍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门外又有罗星环绕更是奇特无比。经文中提到“捍门之外有罗星环绕者,可成就公侯之业”。这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风水之谜的一部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频道更新!
随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入了解和对历史的深入挖掘,我们会发现更多关于这片土地与风水之间的神秘联系和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章节的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