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结束科举制度这套科举制度曾领先世界

大明星 2025-04-03 19:41www.198689.com大明星

历史上的今天,让我们回溯到那个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时刻——12月6日,即清于1905年结束科举制度的那一天。这套科举制度曾领先世界长达一千多年。

科举制度,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独特产物,这一制度为王朝的稳定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底层平民提供了一个上升通道,打破了阶级的固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崭露头角。

举如《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他们曾是落魄的底层书生,但中举后却有机会飞黄腾达。尤其是周进,中举前的他身处社会最底层,连普通乡民都能对他讥讽挤兑。然而中举后,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成为国子监司业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跃而成为社会上层人物。

历史并非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现实中的例子也是如此。比如林则徐,他出生于一个底层的家庭,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困难。但他的母亲瞒着丈夫,偷偷以女红手艺帮补家计,以支持林则徐的求学之路。林则徐后来成为一品大员,历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这样的成就对于出身底层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科举制度始于隋代,秦汉之前采用的是世袭制度,阶级固化严重,底层平民没有出头之日。这种制度导致了社会的诸多矛盾,频繁的叛乱和战争不断发生。而商鞅的变法,允许底层平民通过战功成为至少中产阶级甚至高层,这种改变根本制度的变法让秦国迅速强大。

汉代开始逐步采用举荐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举孝廉。然而这种制度的缺陷也显而易见,推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舞弊现象,举荐的人才大多是门阀、贵族集团分子,与普通百姓无关,社会阶层依然固化。所有人对于出身变得极为重视。

从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度,在当时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章写得好虽不一定就是人才,但至少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智商。而推行科举的宋明清王朝,国内相对稳固,阶级矛盾有所缓解。

然而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逐渐变得落后。八股文的出现更是让科举制度走向衰落。八股文更像一种文字游戏,一些不通世务的书呆子也能写得很出色。而左宗棠这样的栋梁之才却可能写不好八股文。八股文在现实生活中没什么用处,而科举考试的淘汰率极高,造成了一大批学渣。洪秀全备考十多年却无法依靠科举做官,只能以教书为生,生活困难潦倒。这种困境使他选择了反抗,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诞生。

清结束科举制度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们应该记住这一历史时刻的同时也要思考其中的教训与启示。在今天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我们也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探讨历史的奥秘与未来的希望!

上一篇:木盒九五至尊多少钱一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