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
《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的新篇章
随着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经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打磨,于2020年12月30日通过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在2021年3月20日正式施行,成为上海市养老服务领域的综合性法规。此条例并非凭空出世,而是对已经废止的《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的升级与扩展。
这部条例的立法定位明确,它是上海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法”。它确立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并强调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协同机制。其基本原则遵循“人民城市建设”的要求,突出保障基本与普惠多样并重,注重与超大城市特点相适应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条例的核心制度与规范,更是全方位构建了养老服务体系。它覆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全形态,要求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条例还明确了医养康养结合机制,强调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部门协同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和医养结合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在监管机制方面,条例实施综合监管,建立“属地负责、行为监管、分级分类、分工配合”的监管体系,确保养老服务的规范、安全。还强化了养老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从业人员资质和服务标准,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新旧条例的衔接,也体现了条例的进步与拓展。原《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主要侧重机构养老管理,而新条例则将其扩展为涵盖居家、社区、机构的全链条服务规范,并强化了长期照护保障、产业发展促进等创新内容。
为了保障条例的顺利实施,2021年起,上海市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上海市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实施办法》等文件,细化监管要求,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完善资金监管机制。
在保障措施方面,条例要求市、区承担第一责任,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床位建设及社区助餐服务等具体任务。还推进适老化改造、智能技术普及等配套支持,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为上海市的养老服务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是上海市养老服务领域的一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