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要求让电于民
四川省实施的“让电于民”政策,是针对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引发的电力供需矛盾而采取的重要应急措施。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实施背景
在2022年8月,四川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水力发电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全省电力供需形势严峻。为了保障电网安全和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四川省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对工业企业的限电措施。
二、核心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采取了以下核心措施:
1. 工业企业全面停产:自2022年8月15日至20日,四川省内除攀枝花和凉山外的19个市(州)的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包括重点保障企业)全部暂停生产,仅保留必要的保安负荷。这一举措直接扩大了限电范围,快速释放了电力资源。
主动取消错避峰需求响应,以减轻电网压力。
2. 公共机构带头节电:机关和市政用电单位积极响应号召,主动降低用电负荷,减少非必要用电。
3. 企业自主调峰:部分企业通过运行自备电站来提升自己的发电能力。例如,中国石油四川石化通过满负荷运行自备电站,每日减少外购电量超过96万千瓦时。这不仅缓解了电力紧张形势,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
三、政策成效
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缓解电力缺口:通过工业企业的限电和全民的节电行动,短期内释放的电力资源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避免了拉闸限电的情况。
2. 社会广泛支持:专家认为这一举措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导向,得到了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这也证明了四川省在面对电力危机时的决策能力和行动力。
四、未来展望与升级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四川省已经规划了后续升级措施。到2024年底,川渝地区的特高压工程将投运。这一工程将显著提升西南电网的输送能力,使川渝两地的电力互济成为常态。这将进一步增强区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重大工程的投运不仅标志着四川省电力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也展示了该省在应对未来能源挑战方面的决心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