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明末饥荒惨状:杀人而食
起义军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次崛起,逆流而上,经历败而复振的磨砺。兵力虽不足,却毅然由淅川、内乡沿着伏牛山北上。这片区域山岭起伏,道路艰险,无业流民寄居其中,起义军在这里得到了新生的力量。历经连克鲁山、郏县、伊阳三县的英勇战斗,他们于十二月二十一日抵达宜阳。
宜阳,位于洛河与锦屏山的交汇处,形成一道天然的扇形屏障。明知县唐泰在城内顽强固守,而农民军则机智地登上锦屏山,观察城内动静,发起猛烈进攻。一举破城,唐泰被处斩,起义军明确提出“不杀平民,唯杀官”的原则。
二十四日,起义军继续西进,攻克永宁。知县武大烈与明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张鼎延在城内组织军民抵抗。经过三昼夜的激战,义军在李自成的指挥下,破城而出,抓捕了武大烈及明万安王朱采和乡绅百余人,一一公审后处斩。随后,起义军连破熊耳四十八山寨,河南当地义军一斗谷率部归附,李自成的部队迅速壮大。
洛阳,古都之地,豫西重镇,福王府所在地,此时已是风雨飘摇。福王朱常洵,神宗之子,因母宠而受宠,却未能如愿成为太子。朝廷的纷争使他无心处理国家事务,却在经济上得到了神宗的补偿,富甲天下。他的奢华生活与对百姓的漠视,激起了民众的强烈愤慨。李自成正是抓住了民众的这一心理,决策攻打洛阳。
形势日益严峻,明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在给福王的信中疾呼:“三载奇荒,村镇之饿死一空,城市皆而食。贼势汹涌,窥洛甚急。”他敦促福王加强城防,拿出钱财解决守军粮饷。朱常洵却视而不见。
数十万农民军向洛阳聚集,李自成兵临城下。城内的明军守将因缺饷而怨声载道,甚至骂道:“王府里金钱百万,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此刻的洛阳城,看似坚固实则脆弱,一触即溃。
在这场历史的博弈中,福王朱常洵的短视与贪婪将如何收场?起义军能否顺利攻克洛阳,实现民众的愿望?一切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等待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