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长城电子借记卡
印度恒河流域的比哈尔邦,苏拉特村一年一度的婚姻集市,是青年男女婚事交易的独特舞台。这场集市,每年定期举行,为期七天,其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它座落在一座湿婆庙前,四周环绕着繁茂的芒果树,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个集市并非普通的商品交易,而是为寻找合适婚配的双方父母搭建的平台。尽管印度法律赋予青年男女婚姻自由,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父母包办的婚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为了子女的婚事,父母们常常劳心劳力,女方的父亲更需准备一笔丰厚的嫁妆。为了简化这一过程并减少支出,婚姻集市应运而生。
苏拉特村的婚姻集市上,主要聚集着婆罗门种姓的人群,集市有专门的名称——“沙巴”。男方和女方的父亲、监护人和亲戚们会在此搭建帐篷,但姑娘是不会带来的,因此整个集市上看不到妇女的身影。
在这里,最忙碌的莫过于介绍人了。女方的父亲会先与介绍人私下交流,描述他们心中的理想女婿。介绍人则拥有丰富的男青年资源,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品德行为。经过衡量,介绍人会带领女方家长去会见男方的家长,双方可以进行初步的“相亲”,并商谈嫁妆的多少。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讨价还价”的色彩,男方家长通常会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女方家长则希望尽量减少嫁妆的支出。
印度的嫁妆制度广受争议,尽管受到法律的禁止和舆论的谴责,但这一陋习在民间依然难以根除。没有嫁妆的姑娘在夫家可能会受到歧视和虐待,甚至酿成悲剧。在苏拉特村的婚姻集市上,如果双方达成协议,婚约便初步成立,介绍人将从男女双方获得一份谢金。双方家长和介绍人会寻求“潘吉卡尔”的裁定。“潘吉卡尔”是精通双方族谱的人,他负责查验血统关系,如果他在六代内未发现血缘关系,便会允许缔结婚姻。他的裁定具有不可更改的最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