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疑似跑路
一、经营异常的核心表现
寺库平台的经营异常现象日益凸显,其中,长期未履行订单是其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有些消费者在寺库平台购买的商品,等待时间竟然长达数年。例如,2021年下单的消费者,直到2025年仍未收到发货通知或退款。这些案例涉及的金额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部分消费者为了维权,耗费的时间更是超过了三年。
与此寺库总部的运营状况也引人关注。据报道,寺库北京总部的一至四层已经清空,仅剩下五层的部分员工在维持运营。而且,其线下体验中心也在陆续关闭。尽管寺库回应称办公区域并未缩减,奢侈品仓库也已转移至专业仓储中心,但其真实情况仍令人担忧。
资金链问题也是寺库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在过去两年内两次被申请破产重组,累计涉诉金额超过7200万元。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以及消费者退款的现象屡见不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更是排期至2022年11月。尽管寺库在2022年8月通过股权融资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注入,但行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资金难以扭转其亏损的局面。
二、受损的消费者权益与合作伙伴关系
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缺失(解决率33.22%)、商品质量问题以及虚假宣传等方面。由于跨境物流周期长,商品过保等衍生问题也愈发突出。这些都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与供应商的关系也破裂,部分供应商已经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仍有许多纠纷尚未得到解决,导致供应链合作中断。
三、行业背景与市场的反应
尽管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持续增长,但垂直电商模式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寺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2021年营收同比下滑47.98%,净亏损更是扩大至5.66亿元。平台的负面舆情也在加剧用户流失。在跨境电商投诉量中,寺库的投诉量位列前列。
四、官方的回应与现状评估
面对种种质疑和困境,寺库多次否认“跑路”传闻,并强调其仍在正常运营。其履约能力的实质性改善却并不明显。截至2025年,消费者维权仍主要依赖第三方调解平台。寺库自身的信用修复进展缓慢,这令许多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感到担忧。看来,寺库要想重新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