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雨水稀少,却隐藏着数个湖泊的奇迹,尤其是那被称为“古地中海遗珠”的里海,它曾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大陆漂移独立成湖泊。面积超过37万平方公里的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这个位于欧洲与亚洲交界的大型咸水湖,拥有着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尽管它拥有如此独特的地位,里海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湖水干涸。
自研究人员开始监测以来,从1996年至2015年,里海的水位以惊人的速度下降,每年下降近7厘米。尽管里海的深度不一,北里海平均深度都有4~6米,但这样的下降速度仍然令人担忧。事实上,同为古地中海遗迹的咸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曾在短短三十年内由世界第四大湖泊变成几近干涸的状态,水面萎缩了7成以上。
关于里海水位的研究是由多国科学家联合分析得出的。研究表明,在1996年里海水位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到2015年总共下降了约1.5米。目前里海水位已低于海平面约27.5米,仅比历史最低值高出一点。科学家们指出,气温上升是导致里海水位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位于半干旱地区的里海蒸发量本就巨大,而逐渐上升的气温更是加快了湖水的蒸发速度。统计数据显示,在1996年至2015年间,里海的年平均表面温度比1979年至2015年间的平均温度上升了约1摄氏度。地球气候的剧变也带来了另一种影响——中亚地区的降雨减少,导致流入里海的河水减少。
研究人员警告说,随着地球变暖的趋势持续,这个寿命超过500万年的巨型湖泊的水位将继续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湖泊的萎缩,那么用不了多久,里海的水位可能会再次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百年内,里海可能会步咸海的后尘,逐渐走向干涸的命运。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找解决方案,以保护这个珍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