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后为何他一手组建的岳家军不替他复仇
岳飞,这位历史上的英雄,遭遇冤杀,令人扼腕叹息。奇怪的是,他一手创建的岳家军,在他离世后却显得无动于衷,似乎并未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和报仇的意愿。这究竟是何原因呢?让我们一同其中的奥秘。
岳飞的家庭教育对他影响深远。从小,岳飞便深受节义观念的影响,他熟读《春秋》,以关羽为榜样,一生忠诚义烈。他对周同的手艺学得炉火纯青,周同去世后,他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前往祭拜。他的父亲岳和曾告诉他:“如果你被国家重用,就应该为了一个‘义’字而殉国。”岳母更是继承岳和的遗愿,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忠义。
岳飞从未有过反心,他的部下也深信他的忠诚。岳家军并非铁板一块。虽然都是岳飞一手带出来的精英,但军队内部也有亲疏贵贱之分。岳家军分为多个派系,如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王贵等早期班底,以及后期招揽的各地流民土匪和反正的伪军等。这些人虽然跟随岳飞征战沙场,但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
岳飞在世时,靠着自己的威望和个人魅力,能够团结他们为国效力。岳飞死后,这些人作鸟兽散,并没有多少人为他报仇的想法。事实上,岳飞的遇害,正是因为部下的背叛。朝廷为了消除异己,斩草除根,连岳云也被一起杀掉。而岳飞的其他儿子都是文官,在军队中没有影响力。
岳家军虽然是国家的军队,但他们在战争中高挂“岳”字旗,精忠报国,为百姓的安宁而战。这支英勇的军队在岳飞死后被朝廷分化瓦解,安置到其他队伍里。他们并没有为岳飞报仇的心思和能力。岳飞的冤案是朝廷故意制造的,目的是为了尽快达成和议。
回顾岳飞的一生,他忠诚国家,精忠报国,却遭遇不测。他的死,不仅是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的结果,也是南廷在金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岳飞的忠诚和英勇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他的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