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帝民间寻姐看汉朝前期社会婚嫁风俗
重遇亲缘,武帝喜迎同母异父之姐
从嫣素口中得知,世间竟还有一位与自己同母异父的姐姐隐藏在民间。这一消息让汉武帝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喜悦,如同寻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在得知其姐姐在长陵后,他不禁急切地询问详情,渴望将这个未曾谋面的亲人迎入宫中。
出行那天,道路两旁清空,禁止通行。先驱者们手持装饰华丽的旗子,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前方。皇帝乘舆,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驶向长陵。场面壮观,几乎占据了整个城门。
到达长陵后,武帝的车队从市井西部进入,穿过重重的里门,直达姐姐家门前。皇骑迅速包围了整个宅院,确保姐姐不会因惊吓而逃离。随后,随从们呼喊皇姐,请求她出来相见。家人惊慌失措,皇姐躲入床下。最终,有人搀扶着皇姐走出房间,所有随从立刻向她行礼。武帝下车,含泪感慨:“大姐,你为何隐藏得如此深呢?”随即下令用副车载她,迅速返回宫中。
见到母亲王太后后,汉武帝为姐姐准备了丰富的礼物,包括酒、钱、奴婢、田地以及豪宅等,并赐她修成君的封号。
透过武帝寻姐的故事,我们可以窥探前期社会的婚嫁风俗。女子改嫁在当时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皇室亦如此。例如,王夫人曾嫁金氏并育有一女,后被卜筮者预言其两女皆贵,最终她被太子(后来的景帝)接纳。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子改嫁的接受度较高。男婚女嫁并无严格的辈分要求,年龄差距悬殊的嫁娶也时有发生。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的“贞节”观念在汉朝前期尚未形成主流。实际上,汉朝乃至之前的婚姻现象更加多元和开放。
随着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崇,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的等级观念和夫为妻纲等观念逐渐影响社会,对妇女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但这一过程的推行是缓慢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百姓的接受。之后,社会才逐渐把誓不改嫁的妇女树立为榜样,认为改嫁是不光彩的事。而这已是汉武帝时代之后的社会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