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幼子为什么不讨人喜欢?
明朝伊王朱㰘的生平,为何这位皇子在去世后竟受到上恶谥的待遇?跟随奇秘网一同揭晓这背后的故事。
朱元璋,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一生共有26个儿子。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他那年龄最小的儿子——伊王朱㰘(yí)。这位皇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出生之时,朱元璋已经年过六旬。巨大的年龄差距导致他从小便处在特殊的境遇之中。
尽管身为幼子,但朱㰘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得到父亲过多的关注。朱元璋还是在他三岁时,封他为伊王,并宣布其封地为洛阳。年幼的他尚未前往洛阳就藩,就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父亲的离世。
失去父亲的朱㰘,又接连遭受打击。他的生母被逼殉葬,紧接着侄儿朱允炆即位后开始的削藩政策,让众多兄长遭受不幸。年仅十岁的朱㰘,便见证了皇权的残酷。幸运的是,四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获胜,朱㰘的地位总算是保住了。
朱棣登基后,对弟弟颇为照顾,朱㰘得到了亲王仪仗及丰厚的赏赐。永乐十二年的一个转折,让朱㰘的幸福生活就此终结。年仅27岁的他在封地洛阳去世。朱棣对此深感悲痛,为他辍朝十日。然而奇怪的是,为何朱棣在弟弟去世后,却给了他一个恶谥呢?
原来,朱㰘在封地洛阳的行为引起了民愤。他自幼好武,常以弓箭射击百姓;纵欲无度,行为放荡不羁。这些行为在百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感。朱棣对此也颇为头疼,多次训诫却收效甚微。朱㰘去世后,洛阳百姓的怒气难平。虽然有人提议削爵以平民愤,但朱棣考虑到他年幼的儿子,决定放弃这一做法。最终决定不削爵却给予恶谥“厉”。直到朱棣长子继承皇位后,朱㰘的儿子朱颙炔才承袭了伊王爵位。
回首朱㰘的一生,他的经历充满了波折与变故。从备受关注到被忽视,从幸福到不幸,最终留下一个恶名昭彰的结局。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皇权下的残酷现实以及人性的复杂。尽管有着不幸的经历和放纵的行为,但他仍然是那个曾经见证皇权更迭的皇子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