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哪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1、匡衡壁洞借光苦读
匡衡,一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却苦于家中无烛。邻家虽燃有烛火,但光芒难以照进他家。这并未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他在墙壁上凿开一个洞,巧妙地利用邻家的光亮,让微弱的光线照到书本上,以此读书。他的坚持与智慧感动了同县人,一位富有却少识的乡绅雇佣了他,匡衡不求报酬,只为博览群书。主人惊讶于他的好学,赠予他书籍。最终,他成为一位大学问家。
2、岳飞学艺报国
乱世之中,英雄岳飞出生于贫寒之家。在乡邻的资助下,他拜师陕西名师周桐学艺。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他心中燃起强烈的报国志向,克服自满情绪,勤学苦练。寒暑冬夏,他不曾懈怠,终于练就岳家枪法。他与王贵、汤显等伙伴一同投身抗金救国的爱国事业,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厉归真深山访虎学画
历归真,五代时期的画虎名家,从小痴迷于绘画,尤其热爱画虎。由于缺乏真虎的参照,他的画作常被人戏称为“病猫”。为了打破这一困境,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真正的老虎。在猎户伯伯的引领下,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见真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与临摹,他的画虎技巧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乎可以与真虎混为一谈。此后,他又游历名山大川,见识更多的飞禽猛兽,最终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4、王羲之与墨池传奇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对练字的热情如同火焰般炽热。每天完成练字后,他都会在家旁的一口池塘里洗笔。日复一日,这个习惯竟然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如同墨水一般。人们将这个池塘称为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见证了王羲之的勤奋与才华。
5、孟轲的刻苦学习之路
孟轲,一位古代的学问家,初学时用心致志,写字一笔一划,非常工整。学习的辛苦让他逐渐产生逃避的念头,他开始贪恋外面的世界,逃学了。一天,他回家后,妈妈问他为何早归,他只好坦白逃学的事实。妈妈生气地剪断了正在织的布,告诉他:“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一样,毫无用处。”小孟轲深受触动,决定改过自新,从此勤奋学习,从不偷懒。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