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箭为何彻底射穿了周天子最后的遮羞布-
大约在公元前720年,东周的第一任君主离世,由于太子姬泄父英年早逝,大臣们拥立姬泄父之子姬林继承王位。姬林,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在周桓王执政时期,曾发生了一件令天下震惊的事件:郑庄公借周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这一举动让周桓王愤怒至极,他决定将郑庄公逐出朝廷,改由虢公林父掌管政务。
得知自己被免职后,郑庄公连续五年拒绝拜见周桓王。面对郑庄公的强硬态度,周桓王决定亲自出征。他联合了蔡、衛、陈等听话的诸侯国,一同进攻郑国。当大军进犯到郑国边境时,郑庄公决定迎战。
两军交战中,周桓王的联军在郑庄公的精锐军队面前瞬间溃败。在混乱的战斗中,周桓王眼看形势不妙,自己的诸侯联军并不卖力,于是决定撤军。在撤退过程中,郑国大将祝聃看到了周桓王的马车,一箭射中,正好钉在周桓王的左肩膀上。虽然伤势并不致命,但在祝聃准备擒获周桓王之际,虢公林父出面抵挡。在郑军势头正旺之时,郑庄公却下令收兵,使得周桓王得以逃脱。
祝聃等将领对郑庄公的决定感到不解,明明快要抓住周桓王了,为何突然收兵?郑庄公表示,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我们迎战已属过分,若再抓回周天子,将如何处理?万一出现意外,其他与郑国有仇的国家将会以此为借口侵犯我们。在祭足等人的建议下,郑庄公派人慰问周桓王,表达歉意,并建议他养好伤势。
回到洛邑后,周桓王愤怒不已,甚至想传令各国共同讨伐郑庄公。虢公林父劝说道,传令天下只会让所有人知道您败于郑国,而且多数国家都是郑国的盟友,可能会无人响应。周桓王最终决定放弃这个念头。
对于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的行为,郑庄公没有给予任何赏赐,这让祝聃非常不满。郑庄公认为,如果过于显眼地奖赏祝聃,可能会给人留下他想造反的印象。不久后,祝聃因病去世,郑庄公私下给予其家人重金,并厚葬了他。
这次讨伐郑国的失败让周王室再也没有勇气对诸侯用兵。祝聃的一箭不仅射伤了周桓王,更向天下宣告了周天子的傀儡地位。此后,无论是魏赵韩的三家分晋还是后期的代齐事件,周天子甚至主动送上王位和赐封,以求得诸侯国的上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