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福已被抢注商标
支付宝在2016年推出的“集五福”活动,迅速让“敬业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更是让这张福卡成为了活动中的珍稀之宝,其商标价值也因此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那时起,“敬业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成为了一个充满商业价值的符号。
关于“敬业福”的商标布局,可谓是一场涉及多个领域和维度的争夺战。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月,多个主体已经成功注册或申请了与“敬业福”相关的商标。
从商标覆盖范围来看,其涉及的国际分类相当广泛,从广告销售、方便食品到科学仪器、办公用品以及日化用品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更令人惊讶的是,申请这些商标的主体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包括科技公司、电商企业、农业公司以及自然人等。
再来看商标注册的时间线,最早的“敬业福”商标申请可以追溯到支付宝活动初期的2016年。部分商标已经通过了审核并成功注册。虽然支付宝在活动推出后也尝试申请相关商标,但由于商标法的“申请在先”原则,部分类别已被其他主体抢先注册,例如第35类广告销售。
除了上述的商标布局情况外,“敬业福”还涉及到一些商业与法律的争议。随着民俗符号的商业化,其引发的争议不容忽视。商标抢注现象可能会限制公众对“福”文化的自由使用。商标法中的“申请在先”规则也要求企业提前进行商标战略规划,避免核心标识被其他企业侵占。
值得注意的是,“五福”相关的商标注册量已经超过了百件,其中“集五福”商标在2017年被第三方企业批量申请。支付宝似乎并未对其他如“爱国福”“和谐福”等的“福”进行系统的商标保护,这也让多类目被其他企业抢注。
“敬业福”商标的抢注现象不仅反映了企业对文化IP商业价值的争夺,更是对市场上所有主体的一次警示,那就是加强商标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企业商业布局的挑战,也是对法律规则的深刻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