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的免死金牌为什么不能免死 说到底还是
你是否真正了解免死金牌的奥秘?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将带你一起探索这背后的故事。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他大封功臣,其中34位英勇将士得到了他的特别赏赐。这其中包括李善长、徐达等六位被赐公爵的高位,以及傅友德等28位将军被封为侯爵。除了这些显赫的爵位和丰厚的赏赐,李善长担任左丞相,徐达担任右丞相,更有近4万个佃农被分配给这些功臣,以供他们支配。朱元璋甚至与他们联姻,将公主下嫁给功臣的儿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这些功臣已经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唯独缺少了生死之事的保障。
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朱元璋颁发了神器——免死金牌。这个金牌不仅可以让功臣本人免死九次,连他们的子孙也可以享受免死三次的特权。这看似完美的安排,真的能够保护这些功臣的性命吗?
尽管有这件神器在手,但大部分功臣还是未能逃脱朱元璋的死亡集结令。他们拿出免死金牌时,却发现这金牌似乎并不起作用。难道皇上说话不算数?并非如此。朱元璋颁发的丹书铁券是真实有效的,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皇家是有备案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功臣的罪名,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被朱元璋处死的大臣,全都因涉嫌谋逆而遭罪。
现在,存放在国家博物馆的国宝文物中,有一件五代吴越国王钱缪的丹书铁券,上面镌刻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和官爵、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以及给被赐者的特权和皇帝的誓言。在朱元璋给这些功臣的免死金牌上,有一个关键词经常被忽略,那就是“谋逆不宥”。也就是说,无论什么罪都可以免死,但谋反罪是例外。“谋逆”的定义最终由朱元璋说了算。
例如,德庆侯廖永忠,他战功卓著,因鄱阳湖之战的出色表现,朱元璋亲自写下“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赞誉牌匾,并赐他悬于家门外。仅几年后,廖永忠因私自穿戴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而被朱元璋处死。穿这样的衣服在朱元璋眼里等同于有篡国夺权的嫌疑。至于他是否真的穿了龙袍,答案只有朱元璋知道。
另一个例子是猛将永嘉侯朱亮祖,他的罪行看似明确:鞭打官员、接受富商贿赂、擅杀部下。按常理,这些并不属于谋反的范畴。他还是被朱元璋召回南京,最终因鞭打而死。当朱元璋要杀功臣时,他给他们的罪名都是谋反。从某种程度上说,朱元璋并没有违背免死金牌的规则。
这个故事展示了权力的游戏和人性的复杂。在绝对的权力面前,即使是免死金牌也不能保证生命的安全。我们不禁要思考:在权力的漩涡中,什么是真正的信任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