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是如何除掉孙弘的?他都有那些政绩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巨擘离世,宫廷之中总会掀起一番风云。就在那位伟大的君主孙权病重之际,他召集了包括孙弘、滕胤、吕据在内的重臣到宫中托付后事,同时也将太子孙亮托付给了这些忠诚的臣子。身为读者的你,或许已经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第二天清晨的到来,孙权的离世让整个吴国陷入了悲痛之中。太子孙亮理应顺利继位,由几位辅政大臣按部就班地辅佐。历史往往充满了变数。孙弘,这位原本忠诚的臣子,却在此时有了自己的想法。
孙权生前,曾安排大将军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意图让他辅佐孙亮主持大局。诸葛恪与孙弘两人性格强势,互不相让。这样的局面为孙弘的野心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孙权去世的消息传出时,孙弘先行一步入宫。他害怕孙亮继位后诸葛恪大权在握,于是封锁了消息,企图发布假圣旨除掉诸葛恪,然后自己全面掌管吴国。他漏算了一个人——侍中孙峻。
孙峻是孙权的本家后代,坚毅果敢,在宫中有自己的眼线。他及时知道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以及孙弘的阴谋。孙峻站在了诸葛恪的一方,及时将情况报告给他,让他采取应对措施。
诸葛恪是何许人也?他迅速应对,假意邀请孙弘商议大事。孙弘虽然心中有鬼,却自信地认为诸葛恪不知自己的底细,于是毫无防备地赴约。诸葛恪果断出手,斩杀了孙弘,为孙权发丧,并辅佐孙亮登基。
诸葛恪作为首位的顾命大臣,又立新君有功,自然被拜为太傅,成为吴国最有权势的人。他的地位与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相似,虽然民心与声望的积累还不够,但他已经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权威。
为了赢得民心和声望,诸葛恪采取了多项措施。他废除了监视官民行为的制度,免除了百姓的拖欠赋税,取消了进口关税,对百姓广施德政。这些措施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他们的赞誉。每当诸葛恪外出时,百姓都会自发前来围观,都想看看这位大能者的风采。
随着民心的增强,诸葛恪开始着手干大事——北伐曹魏。他重新修建了未完成的东兴堤,并在堤坝两侧依山势修筑了两座城。这两项工程完成后,诸葛恪派将军驻守两城,自己则返回建业。
与此魏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名义上仍是曹家的天下,但国家实际掌权者是司马师的儿子们。诸葛恪的进军行动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他们纷纷提议,必须趁吴国政局不稳之际发动进攻。这段历史的长河中充满了风云变幻与未知挑战但诸葛恪的决策与智慧无疑为吴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