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之最(中国丰收地中国粮仓

大明星 2025-05-21 03:47www.198689.com大明星

从央视网的大屏上,一幅中国小麦种植分布图展现眼前,清晰地勾勒出小麦从北到南的种植轨迹。截至6月17日,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度已逾九成五,超过2.97亿亩的土地上,金黄的小麦颗粒已近尾声。那么,小麦、早稻这些作物在离开土地后将踏上怎样的旅程呢?它们如何被精心呵护,最终进入“大国粮仓”?

经过扦样、检验、除杂、称重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流程,小麦经过层层筛选,成为新一批中国粮仓的住户,为耕种人带来了数月辛勤劳作的回报。每年的5月下旬,以颗粒归仓为目标的夏粮收购工作便拉开了序幕。夏粮收购主要聚焦于小麦和早稻。随着收获的推进,小麦收购从西南向北展开,而早稻的收购则将在7月中旬陆续启动。

中国的粮食库存包括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品库存。其中,储备是守护粮食安全的坚强基石,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让我们一探中央储备粮库的所在地,这些粮库遍布全国,数量近千家。从最东的黑龙江建三江,到最西的新疆喀什,再到最北的内蒙古海拉尔,最南的海南三亚,都有它们的身影。若论数量,吉林省无疑是产粮大省,其储备之丰富令人赞叹。大国粮仓中,主要储备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口粮,同时也储藏棉花等经济作物。

储粮仓的造型各异,不同的外形对储粮效果产生着影响。高大的平房仓、浅圆仓以及沿海地区的立筒仓,各有特色。而最近,我国最新研发出的“架空式气膜仓”引起了广泛关注。相比传统粮仓,它的气密性能提升了2倍以上。一座直径23米、仓体高36.1米的气膜仓,单仓能储粮7500吨,足以满足7万人一年的口粮需求。

现代化粮库不仅容积大,更依赖高科技护航。储粮的难点在于粮食是有生命的,需要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才能保持新鲜。在粮仓内,我们感受到了高科技的存在。通过内环流控温技术,小麦在冬季享受自然风吹拂,夏季则享受“空调冷风”。这样,粮仓全年的平均粮温被控制在20度以下。粮情实时监测也不容忽视,电子测温技术就像保管员的“眼睛”,随时监测粮情变化。

粮食并不能长期驻留于粮仓之中。作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储备,粮仓需要不断更新粮食库存。每年轮换的粮食占库存总规模的20%到30%。小麦、稻谷、玉米等都有自己的轮换周期。那么,轮换出来的粮食去哪里了呢?它们会被加工后再投放终端市场。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目前,我国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进入新时代,我国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大国粮仓”有力保障着粮食安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