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创建分封制是形势所迫,为什么这么说?

大明星 2025-06-19 17:51www.198689.com大明星

(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远古时代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王朝历经32代37位国君,享国长达790年。下面让我们跟随风趣网小编的脚步,一起探寻这段历史的精彩细节。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提到:“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能也。”尽管现代学者对于封建制在西周之前的出现持不同观点,但柳宗元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史实相符。那么,为何周人会选择创建分封制呢?这背后的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如此。

在商周之交,周人与商人虽表面上和谐共处,但私下里,周人早已下定决心推翻商王朝。与商国的实力相比,周人显得相对弱小。周人眼中的商国,被誉为“天邑商”、“大邑商”,这反映出周人对商人的敬畏。尽管周人最终成功推翻商朝,但他们的东征成果并不稳固。商人旧族和其他实力派方国并未完全臣服于周。张荫麟先生曾指出:“殷都的陷落和商朝的覆亡,只是周人东向发展的初步成功。商朝旧诸侯的土地并不便为周人所有,而且许多旧诸侯并不就承认武王为新的宗主。”

这些所谓的“旧诸侯”,大多是自治的方国。商人统治天下时,依赖强大的宗教思想辅以实力来控制这些方国。这种方式显然并不稳固。商代社会更像是一个不稳定的部落联盟或方国联盟。周人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殷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商王室内部大肆杀戮,并执政残暴,疏远了众多方国。

周武王成功消灭暴君商纣王后,面临的局势依然严峻。殷商旧族和众多方国并未臣服于周,甚至对周的征伐充满怨恨。这样的形势下,周人不敢大规模进行郡县制,而是选择了分封制。第一次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古代圣王后裔,如尧、舜、禹等帝王的后人。这次分封更多地带有“统战”意味,周人顺势承认这些先王的合法占有,并将这些方国纳入周王国体系。除此之外,周王室还在内部进行了分封,但仅限于核心亲信。

周武王驾崩后,殷商遗族趁机煽动叛乱,这让新生的周王国陷入危险境地。外部敌人强大,内部的首脑却是新人,其权威还未得到众人认可。周公旦作为执政者,为了平叛,力主二次东征。但内部反对声音强烈,最终周公旦坚决主张出击,才得以实施东征。

外部敌人包括殷商遗族、淮夷及其他不服周人的方国。这些反叛势力分布广泛,人口众多,难以在短期内控制。内部臣民对周公旦的执政权威充满挑战。在这样被动的局面下,周公旦推出了分封制,将反叛之地分封给亲戚与功臣,鼓励他们以武力征服这些地方。为了彻底终结这种被动救火的困局,周公旦才不得已推出分封制。先生评价这次分封说,“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种侵略性的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周公旦推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广大功臣亲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分担周王室平定叛乱的巨大压力。最终凭借分封制及藉田制对商人底层的巨大吸引力周公旦在短时间内就平定了叛乱并取得了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郡县制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春秋初期。分封制正式成为周人的一项基本制度满足了充分激发内部积极性以彻底战胜强大外敌的需求!熊通在成功铲除异己、篡位后,便开始了对外扩张的征程,而在这过程中,他开创性地建立了县制。楚武王能够成功推行县制,其背后有着内外两大动因。

在内部,公族势力的强大和强烈的向心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武王能够顺利铲除异己、篡位,这背后是公族势力对楚武王的坚定信任。这种信任使得他无需推出特殊政策来笼络人心,为县制的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内部基础。公族之间和谐统一,同心协力,为楚武王在创立县制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外部,楚武王篡位之时正值西周覆灭、周王室刚从“二王并立”的内耗中走出,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而东周的其他诸侯国也群龙无首,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对于在南阳盆地内实力强大的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扩张良机。外部环境的优势使得楚武王得以无后顾之忧,专心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内部没有掣肘的势力,外部又无强大的敌人,楚武王在反思分封制的种种弊端后,果断地进行了改革。在灭了权国后,他将权国改为权县,正式创立了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县制最大的优势在于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县制的创立,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们在面对西周覆灭的乱局时,深刻反思分封制弊端后的重大改革。从楚国在春秋早中期的疯狂扩张来看,这次改革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了春秋中期,由于长期推行县制,楚国得以自豪地向下臣炫耀自己的实力与荣耀。

楚国创立的县制并非完美无缺。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郡县制确实比分封制有优势,但其劣势在于对属下的激励效应较弱。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内部的积极主动性,而这是郡县制所无法比拟的。以周武王所面临的天下大局来看,当时推出郡县制的时机并不成熟。周人实力弱小,如果无法有效激发内部的积极性,又怎能争夺天下呢?

楚武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成功地创立了县制,为后来的郡县制奠定了基础。虽然县制在激励效应方面有所不足,但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却有着显著的优势。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各种制度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上一篇:谭雅战记 谭雅战记第二季什么时候出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