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马寅初的情谊

民俗风情 2025-04-02 15:03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在20世纪50年代,北大校长马寅初以其深入的人口研究,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带来了重大成果。他的《新人口论》不仅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更是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典范。

周恩来总理对马寅初的见解给予了高度评价,坚决制止了将马寅初划为“右派”的提议。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的观点,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赏。马寅初的发言被视为一种智慧的启示,标志着国家开始重视人口控制问题。

当马寅初整理并提交《新人口论》时,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对他的观点进行了错误的批判。周恩来总理洞察秋毫,明确指出马寅初是一位有骨气、有正义感的经济学家,不能将其划为“右派”。由于周总理的坚决制止,马寅初幸免于难。

在北大校庆上,气氛被陈伯达的话所笼罩,而在康生的煽动下,马寅初被形容为“中国的马尔萨斯”。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批判马寅初的文章,形成了一股讨伐的高潮。面对这样的批判,马寅初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连续发表多篇说理文章进行回应。

在马寅初即将陷入困境时,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如同春风拂面。当得知马寅初患有直肠癌后,周总理迅速批示,要求医院组织会诊,并关心手术事宜。这种对老朋友的深切关怀让参与会诊的医生们惊讶并敬佩。

在整个历程中,马寅初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观点,即使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他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学术勇气,更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对真理的追求。周总理的关怀与保护,以及面对康生等人的指使与煽动,都构成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生动篇章。在手术前,马寅初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信念。他激动地说:“我并不惧怕手术,虽然我已步入高龄,但在周总理的支持与关怀下,我的身体素质保持良好。我要坚决与病魔抗争。”他对周总理怀有深厚的感情。

当1976年1月9日清晨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传到马寅初家中时,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悲痛,忍不住放声痛哭。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坚持要去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马寅初的年过半百的儿子,虽然强压住自己的悲痛,但婉言劝说父亲不要亲自前往,却引发了马寅初的愤怒。马老激动地表示:“即使我死了也要去。”

马寅初哭诉着周恩来对他的保护,回忆着周恩来对他的恩情。他说:“是周总理第一个引导我认识如何救中国;是周总理在我被蒋介石逮捕时最有力地营救我;在我狱中度过60寿辰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送我对联,鼓励我。今天,我一定要去吊唁周总理。即使吊唁后离世,我也心甘情愿。”

在向周总理告别的那天,马寅初整个上午都未进任何食物,连一口水都没喝。家属将他送到北京医院,让他在轮椅上坐下,推他进入告别室。当轮椅靠近周总理的遗体时,马寅初的眼睛模糊了,他无声地哭泣。他坐在轮椅上,向周总理点头三次,然后缓缓绕行一周,深情地注视周总理依然坚毅的面容。在绕完两圈后,他坚持再绕一圈,并向周总理遗体的方向行鞠躬礼。

这段回忆展示了周恩来和马寅初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个悲伤的时刻,马寅初对周总理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情谊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与互动中,更体现在彼此在困难时期的支持与帮助上。周恩来对马寅初的关心与保护,成为了他们情谊的见证。更多关于周恩来和马寅初的情谊的故事,请关注奇技网,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内容。

上一篇:巅峰赛赢了不加战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