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谪仙人”的来历吗?李白

恐怖故事 2025-04-04 00:03www.198689.com恐怖故事

李白(701年-762年),被誉为谪仙人,这一称号并非随意而得,而是深刻反映了他身为道士以及独特的诗歌风格。

在《感兴八首其五》中,李白记述了自己的修仙学道之旅。自十五岁起,他便开始游走在神仙世界,感受笙吟松风,窥探海月,与西山玉童子一同炼制金丹。他渴望追逐黄鹤,向蓬阙相呼。

公元720年,刚满20岁的李白正式皈依道教,并在其自传体诗歌中描述了自己接受长生诀的仪式。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道教活动,访道峨眉山、戴天山,字里行间流露出神采飞扬的修仙之志。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游江陵时偶遇三代国师、茅山宗传人司马承祯。这位年近八十的高道不仅是文采卓绝的大师,更给予李白高度评价,称赞其有仙风道骨。李白兴奋之下,挥笔而就《大鹏遇稀有鸟赋》,尽出道家之言。他以大鹏自比,表达随司马承祯神游八极五岳的决心。

与司马承祯的相遇对李白影响深远,他更加向往周朝王子晋的成仙传说。流连数日后,二人告别,司马承祯继续云游天台山,并把李白列为天下仙宗十友。求仕不成的李白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的学道修仙愿望,他走进嵩山,一呆就是三年,投奔司马承祯的再传弟子胡紫阳和三传弟子元丹丘。

元丹丘是茅山宗的第七代嵩山传人,道学渊博,名播二京。李白拜其为师,继续深造,并写下大量学道修仙诗。他在诗中描绘元丹丘为现实生活中的仙人,是他心中的偶像。

在此期间,李白的诗歌中尽是神女、瑶席之类仙家情景。他描绘元丹丘的山居,表达愿与仙人一同修道的快乐心境。离开嵩山后,他仍怀念山居生活,梦中依稀见山景。他也透露了妻女同样怀有向道之心,一同炼丹修道的愿望。

探索神秘的菖蒲仙境,寻求长生之秘。《神仙传》中记载,汉武帝刘彻曾在嵩山寻找长生之秘,某日偶遇仙人指引,得知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用便可长生。然而武帝未能坚持,唯有王兴不断采集服用,最终得以长生。这神秘的菖蒲,似乎蕴含着通往仙境的秘钥。

伟大的诗人李白对此深信不疑,他坚信世间有神仙的存在。他感叹武帝的心不诚,未能真正领悟长生之秘。在李白眼中,修炼成仙需要一心向道,惟有真心诚意才能触摸到仙境的门槛。

李白崇尚内丹修炼,对焦炼师极为向往。他四处寻访,希望能得到焦炼师的指点。他曾写下《赠嵩山焦炼师并序》,表达他的真诚和渴望。他的心灵如同一位的朝圣者,渴望在冥冥之中,焦炼师能接收到他的信息,来开悟自己。这份真诚令人感动。

李白的人生充满矛盾和挣扎。他既追求修仙之道,又渴望为国家效力。他的诗篇中流露出生不逢时、悲苦无奈的感慨,但同时也充满豪情壮志。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道士、剑客和旅行家。他的理想是匡社稷,因此他又是一个儒士。他的诗融合了仙风道骨,展现出大气势和多色彩,瑰丽中透着豪放,修行中不乏洒脱。

那么,关于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的“谪仙人”的来历是什么呢?实际上,这一切都与他的道士身份紧密相连。李白对修仙之道充满热情和追求,他的诗歌中充满了仙侠精神,因为他身上透着一股仙气。他的诗篇也展现出豪气干云的一面,这都源于他身上的侠气。我们称他为“谪仙人”,以表达他对修仙之道的执着追求和卓越才华。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

上一篇: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