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还会上涨吗?
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化趋势
步入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一幅复杂的画面,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甚至不同产品类型的房价走势,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其中的多维度因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一、房价上涨的助推器
1. 核心城市的优质资产:如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中心区域,其稀缺豪宅继续表现出坚挺的态势。深圳湾部分楼盘的单价已经重新攀升至20万+,科技园的次新盘月成交量也突破了百套,这无不体现出资产避险的逻辑。成都、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房价格,也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涨幅超过0.5%。
2. 政策的刺激与释放:回想2024年的“9·29”新政,深圳的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15%,再结合二手交易的税费减免,首付压力有所减轻,这也促使了300万至500万价格段的刚需房源成交占比超过46%。有观点甚至认为,如果房贷利率进一步降至2%,租金收益可能会覆盖房贷成本,这无疑会进一步刺激投资需求。
3. 供需关系的预期转变:部分学者预测,由于供应的减少、政策的支持和压抑需求的释放,2025年的房价有可能进入上行通道,甚至预测2026年会出现暴涨。
二、抑制房价上涨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1. 人口与城镇化红利的消退:自2022年起,中国的人口出现了连续负增长,2023年的死亡人口甚至超过了新生儿数量。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5%,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新增购房群体的规模受到限制。
2. 库存压力与结构失衡:全国存量房数量惊人,达到6亿栋。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问题严重。某些远郊区域的去化周期甚至超过了18个月,部分楼盘降价30%仍难以成交。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价格累计下跌7.26%,且已经连续下跌32个月。
3. 居住需求饱和: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41.76平方米,远远超过了基本的居住需求。再加上“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持续弱化。
三、未来趋势的判断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呈现结构性分化的趋势,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的中心地段优质房产可能继续上涨,但远郊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将面临压力。短期内,政策托底可能会使部分城市的房价企稳,但人口、库存等长期因素将制约整体上涨空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二手房市场的风险正在凸显,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的现象持续,二手房的流动性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难以出现普涨现象,局部市场的回暖并不改变整体“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对于购房者来说,在做出决策时,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发展潜力和资产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