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苏轼是怎么成才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鲜活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今天,让我们跟随风趣网的小编一起走进一位文学巨匠——苏轼的成才故事。
苏轼出生在一个充满文学氛围的家庭,父亲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家中藏书丰富,素有“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美誉。苏轼自幼便受到父亲的熏陶,喜欢读书学习。母亲也对他悉心教导,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作文、绘画。
苏轼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他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给他讲经论道。苏轼7岁时已经熟读经典,8岁开始写诗,喜爱上了李白、杜甫等人的文章。10岁时,他已经能够出口成章,展现出惊人的文学天赋。
有一天傍晚,苏轼在花园里玩耍时,父亲考了他一句诗:“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轼略加思索后回答:“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但父亲认为这并不算佳句,鼓励他再思考。苏轼经过反复琢磨,最终回答:“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父亲大加赞赏,认为这两个字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随着苏轼的才华被更多人认可,一位重面子更重学问的学者来到京城。他听说苏轼的才名后决定去拜访。在一次诗会上,这位学者展示了一首名为《鹭鸶》的诗,其中有两句:“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苏轼认为这两句诗可以改进,于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在场人士的认可。老先生最终接受了苏轼的建议并称赞他的才华。
经过几年的努力,苏轼读遍了许多书籍并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然而有一天一位老者拿着一本书向他请教书中的字却让他尴尬无比发现自己并不认识所有的字从此他意识到学无止境开始专心致志地读书做学问最终成为了一位文学大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海无涯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让我们铭记苏轼的故事铭记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那种虚心学习的精神激励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