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如何杀掉顾命大臣,一步步掌握大权的
在清朝五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永远无法被忽视,那就是慈禧。她的影响力无疑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也许可以说是清朝五十年来权力最大的一位统治者。她的形象复杂多面,其中包含了诸多负面元素。
在甲午战争的背景下,慈禧的行为备受争议。在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中,慈禧为了个人私利,对支持清军作战表现得相当消极。这种消极态度导致了清军的供给受到限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最终导致了清军的战败。这一事件让许多人将慈禧视为一个负面人物,她的行为将国家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作为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个寡妇,在封建社会中能够掌握最高权力长达五十年之久,这绝非易事。慈禧能够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胜出,可见她绝非泛泛之辈。从慈禧清除顾命大臣肃顺等人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当初在承德驾崩后,留下了肃顺、怡王、郑王等八位顾命大臣,他们掌握了最高权力。而慈禧一心渴望掌握权力,自然无法容忍这八位顾命大臣。于是,慈禧开始悄悄实施夺权的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团结了某些力量,与他们达成一致,共同对抗顾命大臣。在后宫之中,慈禧消除了所有的阻力和后顾之忧。接着,她秘密召见了与顾命大臣不和、在朝廷中有巨大影响的恭王,与他进行了权力交易,取得了他的支持。
慈禧还命令荣禄严密护卫自己,使得顾命大臣无隙可乘。当顾命大臣从承德回到北京时,慈禧精心策划了一场行动。八位顾命大臣被分散开来,恭王趁机捉住了怡王和郑王。随后,他与慈禧串通一气,捉住了核心人物肃顺。就这样,顾命大臣的核心人物被一一捉住,随后被处死。其余的人自然也被铲除。
经过这一系列的精心谋划,慈禧成功地除去了顾命大臣,搬去了绊脚石,正式掌握了最高权力,开始了垂帘听政的时期。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慈禧对于皇权斗争的娴熟程度非同一般,她无疑是一个掌握皇权斗争手段的高手。